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现如今,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据保守估计,每年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而广东也是我国遭受生物入侵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此,我们《今日一线》栏目推出特别策划——与入侵物种“斗智斗勇”,来看看科研专家们都是如何围剿这些入侵者的。
(以下新闻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李伟华:这种植物原产是在中南美洲,它的危害就是生长极其快,它可以迅速爬到大树的顶端,就好像一把雨伞一样把一棵树遮住了,这样的话大树就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最后就会窒息而亡。乔木死了,接着就到灌木也被覆盖,薇甘菊形成自己的单优种群,对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李伟华:它也是一种藤本植物,就是攀爬能力特别强,也是一样会爬到大树顶端,甚至爬到高压线上,就很危险,所以定期需要有工人扯下来去清除,不然容易引起火灾。平时看到可以连根拔起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死掉以后就可以丢垃圾桶。
在相隔不到100米的人行道旁,我们在现场又找到了第三种入侵物种——“白花鬼针草”。花季的时候,白色的花瓣看起来唯美、惹人喜爱,但成熟后就会变成“暗黑女王”,浑身是刺,经常粘在人类的衣服、毛发上传播种子。
不过这位“仁兄”来到广东可算没找对地儿,因为专家说了,广东的“吃货”们就是白花鬼针草的“天敌”。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李伟华:它可以喂牛喂羊,如果嫩叶的话我也试过,我觉得可以开发用来做野菜的一个品种改良,也倒是一个比较好的清理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李伟华:经贸活动的频繁加剧了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使得生物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迁徙,一定要加大植物、动物的检疫,把好关口。公众不要有猎奇心理,宠物不要随便扔到池塘里,最终引发大的生态灾害。
木屑中发现“偷渡客”
筑牢国门绿盾严防入侵物种
说到外来入侵物种传入途径,主要分为人为有意引进、人类无意传播和自然扩散3种。而对于前两种传入途径,海关部门是实现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和屏障。仅在2022年,广州海关就截获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多达2340种次。接下来我们就跟随海关工作人员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拦截外来物种的。
(以下新闻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清晨的广州南沙港
正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货物
吕玉方
正在负责一批木材的抽检工作
木材货物有无瞒报漏报,逃不过她的双眼,但她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拦截隐藏在木材里企图偷渡入境的“黑户”,细致的程度就连一只蝇虫都不能放过。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南沙港查验科三级主办 吕玉方:它可能携带了各种传染病,我们站在卫生检疫的角度需要对它进行有效的检疫处理。
植物保护学科班出身,加上多年的一线查验实践,让吕玉方对木材和昆虫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它们的真实身份还需要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赵菊鹏来鉴定。十几年来,在实验室里,赵菊鹏通过显微镜观察辨别着一只又一只昆虫的形态。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赵菊鹏:每个特征有些时候真的是要比较的,尤其是很相似的属近系种都要细细比较,就比如翅上的斑纹还有身上肛毛数量的多少,还有长在哪个位置都是要很细致地去看。
赵菊鹏告诉我们,目前全球已知的昆虫物种有一百多万种,但还有很多尚未被发现或记载。因此,每一次的检疫鉴定对她而言都是一场“超纲”的考验,她头上的每一根白头发都是她高效思考的证明。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赵菊鹏:一开始的时候是水果害虫接触的比较多,实蝇类的,后来就是在木头上面截获的害虫,现在就是异宠类的比较多。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赵菊鹏:个人饲养的话,比如像蝎子类是有毒的,会伤到人,对人体有危害,最重要的是这些不是分布在我们本国的物种,会影响我们本土的自然物种生存、取食或者繁衍。
广州海关动植物检疫处植检一科科长 邵屯:根据《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违反规定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广大公民应当理性选择和饲养宠物,抵制非法异宠,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