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一起关注
泉州台商投资区
是如何打造“园区枫桥”
高效化解纠纷
坚持矛盾不出园区
泉州是民营经济和用工大市,外来务工人员200多万,主要分布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聚焦依法维权基本职能,拓展“园区枫桥”工作模式,先后在石狮、晋江、台商投资区等地试点建设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
那么“园区枫桥”
是如何逐步实现的呢?
整合资源
设立调解仲裁援助站
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成立以来,整合各方资源,致力为辖区内职工打造维权服务快速通道。泉州台商投资区调解组织200多家、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5个,还有50多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被选树为区级协调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动态实现覆盖全区的劳动关系预警信息体系,让职工可以“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实现诉调对接
打造“两室两庭”组织架构
除了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一体化基地还重视矛盾纠纷的预防,普法宣传也是他们重要的日常工作事项。
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一体化基地联合区综治办、民生保障局和区法院在基地内设有职工劳资纠纷调解室、职工法律援助室,在基地内,职工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除了调解工作室和职工法援室外,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一体化基地还将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引入其中,做到诉调对接,形成“两室两庭”的组织架构,让纠纷在法律的框架内彻底化解。
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一体化基地,自2020年10月开始试运营,截至2022年9月底,已接访调处劳动纠纷306起,涉及职工1203人次,涉及金额47743045.99万元,帮助职工法援案件69人,涉及职工201人次,涉及金额469413.69万元。
03
落实调解结果
做到案结事了
除了机构设置的多元化,多方配合协调,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还将介入调解过的每起案例卷宗扫描存档,并且定期回访当事职工,以确保调解结果得以巩固,做到案结事了。
“园区枫桥”:
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把园区职工当家人看待的做法,让职工们在此工作感到安心和舒心。近年来,到泉州台商投资区创业、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台湾人才的选择,2018年7月,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大陆首个台资企业工会联合会,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台企职工在这里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接下来,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还将继续推进“园区枫桥”。
台商区工会会始终进行“园区枫桥”的理念,把职工的一些劳资纠纷矛盾、法律诉求,解决在一线,化解在萌芽。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