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海钓溺亡
家属向管理方索赔
2022年10月的一天,钓鱼爱好者蔡某购买A沙滩游泳场的门票后,携带钓鱼渔具入场。蔡某进入沙滩景区后,离开沙滩管理区,步行进入无人看管的沿海岸线的礁石处进行海钓。当日,因无法与蔡某取得联系,蔡某家属向派出所报警。三日后,蔡某被发现在A沙滩周边“未开发开放区域”的沿岸礁石处不慎溺水身亡。
蔡某家属遂将A沙滩游泳场的管理方A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蔡某家属认为,蔡某前往沙滩游泳场钓鱼属于高度危险活动,A公司在收取了蔡某门票费用后,应当向蔡某告知风险,并对其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A公司认为,公司已在场内外向游客充分警示、告示相关风险及沙滩区域的划分范围,并在出入口显眼处设置沙滩区域划分示意图,明确告知所有入场游客沙滩游泳场的管理区域范围、相关危险区域及禁止进入的区域,已尽到相关义务。
法院:蔡某擅离管理区域
公司管理没有过错
法官:公共场所管理者已尽职责
个人行为风险自担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在其管理的范围内已尽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义务,行为人擅自离开公共场所的管理范围,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管理应具有清醒的认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在发生事故后,行为人再要求已尽安全保障义务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承担民事责任,缺乏法律依据。
近年来,一些生态良好的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在社交平台上化身成为“原生态景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但“探险式”旅游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法官在此提醒,“风景”可能有“风险”,“仙境”可能是“险境”。外出游玩时,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珍爱生命,尊重大自然,切勿打卡“未开发、未开放区域”。如果在游玩过程中不慎迷失方向失联,要尽快选择视野开阔地或高地报警,保存体能,等待救援。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