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时年44岁的朱书亮从浏阳的家中走失,家人四处寻找杳无音信。30年过去,寻人的希望已然渺茫。然而在今年3月19日中午,朱书亮的侄子朱霞竹突然接到长沙市救助站打来的电话,让他认一下人!走失了30年的叔父朱书亮,找到了!
3月24日中午,年过七旬的朱书亮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坐高铁回到长沙,老人精神头还不错,工作人员告诉朱书亮说送他回家,朱书亮会笑笑。
“我们民政的工作人员在街上巡查的时候,发现这个老人家在街上流浪,问他的地址,老人家也说不清楚,所以民政工作人员就第一时间把他送到我们救助站,那是2018年。”广西省桂林市救助站副站长汪平说。
被送到救助站后,因无法确认朱书亮的身份,他随后便被托养到了桂林市社会福利院,期间,工作人员采用许多办法帮朱书亮寻亲,但始终没有结果。2021年,因一直无法确认身份,朱书亮被落户至当地福利院,成了“桂林人”。
寻亲工作一直在继续,今年3月,转机出现。浙江柯伟力警官寻亲工作室远程协助桂林站,发现了朱书亮在湖南长沙的疑似亲属信息,并于3月19日上午将线索发给长沙市救助站。
“我们第一时间与浏阳救助站取得联系, 浏阳救助站第一时间跟镇上、村上取得联系,经过第一轮照片比对,家属觉得还是相似。”长沙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章震说。
当天下午,长沙市救助站将朱书亮家属的确认信息反馈给了桂林方面。桂林市救助站也现场拍摄了老人生活的照片视频。经亲友再三确认,老人就是走失了30年的朱书亮。
3月24日下午,朱书亮在桂林长沙两地民政部门的陪同下回家了!
车刚停稳,朱书亮的大儿子就走上前来,亲人围聚在旁,帮朱书亮介绍新的家庭成员,老战友、老邻居也迎上去问好,家门口沿线,鞭炮和锣鼓声响起,在亲友的簇拥下,在“欢迎亲人朱书亮回家”“欢迎战友朱书亮回家"的迎接下,在众人的陪伴下,朱书亮走向回家的最后30米。
亲友告诉记者,朱书亮今年74岁,中共党员,1969年12月入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1976年复员回家。1979年因翻修房屋从二楼房顶滑落摔成重伤,头部受创后开始有些神智不清,后来婚姻变故,人的精神状态愈发不好。
“我们是一起当兵,一天回来,他是一个老实人,办事很认真,做事很负责。”朱书亮的战友朱树仲说。
“他就是比较内向,一般不爱和别人说话。摔伤以后就变得精神有点失常,经常往外走,开始还是找得回家,后来慢慢就不知道回家了。”朱书亮的侄子朱霞竹表示。
1995年,朱书亮走失后,亲友、村里四处寻找,一听闻有疑似消息,立马赶往核实,可每次都落了空。家人已经对寻人不抱希望,猜想可能老人早已不在人世,没想到老人能被外省的救助站救助,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悉心照料,并在走失30年后平安回了家。
“我跟我堂弟说,以后要看护好,不要让他再往外走了,尽做儿女的孝道,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朱书亮的侄子朱霞竹表示。
“他的户籍,他的参战部队的待遇这方面,我们都会和镇村两级一起帮他落实好,让他以后在家乡淳口的生活安定幸福。”浏阳市淳口镇党委副书记罗静表示。
3月19日,桂林站发来协查信息后,长沙的市、县、镇、村各个节点快速响应,无一延误,仅仅5个小时就找到家属并向外省反馈了确认信息。长沙民政部门的高效率也赢得了桂林同行的赞叹。我市创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所建立的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具体体现。近年来,长沙不仅作为流入地,化解了大量个案,帮助了许多特殊困难对象寻亲成功、送出长沙、回家团圆,还作为流出地,不推诿、有担当地高效接领本地户籍人员回到长沙,回长团圆、落叶归根。朱书亮的案例就是长沙民政救助工作作风的生动诠释。长沙民政工作者也表示,他们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继续为“幸福长沙”擦亮民生底色。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