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逼真,宛若真人
千人千面,汉韵悠扬
依淮傍海,以盐立城
因盐而名、因盐而兴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本期《游遍江苏》带您走进徐州博物馆
看汉俑以独特的方式
书写历史长河中永恒鲜艳的生命契约
在盐城市博物馆
领略这座伫立在黄海之滨的城市
汇聚、开放的地域文化特质
和不断发展、包容的城市韵味
今年年初
徐州博物馆推出了
“汉风华采——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陶俑展”
这些陶俑在博物馆中
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时尚大秀
陶俑神态逼真、千人千面、色彩艳丽
从他们的姿态和持物的不同
可以分为背箭箙俑、执笏俑和执兵俑三类
汉朝文官上朝奏事的时候
都会手持笏板,手里拿毛笔
把所奏之事记在笏板上
写完之后会把笔插在发髻耳根处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到后来其实毛笔不蘸墨
就是一根白笔插上去
称之为“簪白笔”
展览还对考古发掘的场景进行还原再现
比如将出土陶俑的7个壁龛中的东一龛
做了完整的实地复原
北洞山楚王墓龛内的彩绘仪卫俑
形式各异的眉、须,五颜六色的服饰
各不相同的剑鞘纹样,纹样丰富的箭箙
不同组带、绶带的颜色和系结形式等
都超过过去已发现的
帛画、壁画、木俑和服饰等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西汉早期的相关资料
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和汉服社联手
对其中一件彩绘陶俑的服饰进行了复原
一般大家看到的汉代服装主要是
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而这批陶俑中有6位身穿的是
双襟长袍服饰,比较少见
比如其中一位背箭箙俑
身着对襟汉紫长袍
外袍是汉紫色
中衣是土黄色
身上还系有白色的组带
襟、袖用的是黑色的搭配
仿佛是现代人的叠穿
陶绕襟衣女舞俑
出土自徐州驮蓝山楚王墓
这种造型的俑在全国范围内
只有徐州驮蓝山和北洞山有出土
但是北洞山这种形式的俑曾经盗扰严重
出土的只有一些碎片
目前博物馆正在对女舞俑碎片进行修复展示
用石膏复原了身躯的一部分
便于观众能够更加理解当时乐舞的场景
这批彩绘仪卫俑
出土在外墓道两侧的7个壁龛内
尽管墓被盗了,但是壁龛没有被盗
所以陶俑只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一些开裂和破碎
但墓室的文物就不一样了
墓室因为被盗了很多次
里面的陶俑不仅残破,而且大量缺失
文物修复工作者们通过
和同类器物的对比、研究、分析
先确定破损陶俑的形制
再进行修复
让历经地下两千多年蹉跎岁月的陶俑
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讲述着千百年来
“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的人间执念
展现汉韵霓裳,彰显大汉风华
依淮傍海,以盐立城,因盐而兴
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造就了盐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2021年9月16日
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
进入到这个博物馆
就可以看到四个大字——天下盐城
黄铜造铸的浮墙上记载着
盐城历史的每个节点
以及盐城为何叫“盐城”
想知道盐城地理变迁
可以来博物馆看盐城老市中心的地层剖面图
名叫“八十间”地层剖面
在宋元层里可以看到
土壤是呈淤泥质状的
里面有一些贝壳和少量的瓷器
说明宋元时期盐城靠近海边
海潮将贝壳带到了城区
到了明清时期,贝壳就几乎没有了
说明当时随着黄河夺淮之后
盐城的海岸线逐渐向东移去
盐城市区离海边便越来越远了
盐城其实是一个移民城市
出土的很多器物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色
也结合有本地的特色
陶卣(yǒu)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博物馆展出的商代方格纹陶卣上
有着特别的渔网纹
它和当时一起出土的渔网坠
一同证明了当时盐城人民
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用渔网捕鱼的技术
切块盘铁,国家一级文物
在盐城滨海的一艘沉船上共出土了23块
出土数量为全国之最
切块盘铁全部由生铁制成
是当时煮盐的盘铁其中的一块
有的切块重300~400斤
拼好的一整块可达到2吨多重
直径可达2米
盘铁切块主要是为了防止个人偷偷生产私盐
于是把整块盘铁分割到每户人家去
要煮盐的时候再拼凑成一整块
中间切缝的地方用石灰和草糊起来
盘铁煮盐时要先砌一个灶基
然后把拼好的盘铁架起来
边上再围上一圈围栏
把制好的煮盐的卤水放到盘铁上
下面生火加热
等到水分蒸发掉以后
盐就慢慢地析出来了
古时盐为国家官营
无论是生产还是运销的过程中
都有官员在旁边监督
每次煮盐时用了多少柴火、卤水
都要入册登记
这从繁体的「鹽」(盐)字也能看出
↓
古时“鹽”字,左上角是大臣的“臣”,衍生出来就是监管的意思;右上角有“人”字,就是煮盐的人;下面是卤水的“卤”,卤是煮盐的原料;最下面是器皿的“皿”,是煮盐的工具。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一边有人在煮盐,一边有官员在监督,和古时煮盐的场景如出一辙。
宋代时盐城的产盐量非常高
《元史》当中就有记载:
“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
而两淮独当天下之半”
说明当时两淮的盐就占了全国之首
盐城所有盐场的盐又占了两淮之首
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期
盐城的盐税占到了全国一半之多
为中国古代朝廷的经济和赋税贡献了巨大力量
不论是徐州的汉风还是盐城的海风
这股风吹了几千年
吹过了江苏人脚下这片丰饶的土地
繁衍不息的生命、欣欣向荣的文明
都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注脚
跨越时间长河
一起到博物馆与文物对话吧
感受历史的文脉
了解这广袤而丰富的世界
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
也为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