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娴犲﹤銇夐弰锟�2025楠烇拷5閺堬拷6閺冿拷 閺勭喐婀�儰 閻滄澘婀弮鍫曟?閺勶拷15:16:46    閻熺偟鎲哄鎻掑毉閻拷5536婢讹拷5鐏忓繑妞�51閸掞拷46缁夛拷  缁佹繃鍔规禒鏍т淮鎼村嘲鎻╂稊鎰灇闂€鍖$磼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国内 > 快讯 > 培训机构人去楼空 家长损失学费超70万 这种课包很多家长都在买
培训机构人去楼空 家长损失学费超70万 这种课包很多家长都在买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23-02-16

图片


“我们还剩一万多元的课程费用,但机构联系不上了。”


春节假期刚结束,王女士就遭遇了培训机构停课失联,学费退费无门的困境。据了解,王女士的妹妹在通州区高丁熊玩习艺术馆学习美术,曾先后交过两次学费,每次8000元左右。目前不仅负责人联系不上,学费也退不回来,为此,王女士已提起了诉讼。像王女士这样购买“大课包”,曾是很多家长的习惯。


据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最新意见要求,一次性收费超过5000元的“大课包”属于违规。尽管意见已出,但机构推销超量课包的行为却并没有消失,售价6000元甚至上万元的课程包仍在培训市场上层出不穷,为后续家长的退课和退费埋下了隐患。


机构突发停课


2月9日还在上课,2月10日就被通知停课,在通州区高丁熊玩习艺术馆(以下简称“高丁熊”)给妹妹报名了美术课的王女士没想到,机构的消失会如此之快。“我们先后交了两次学费,两次都是8000多元,现在机构停课,负责人联系不上,还有1.1万多元的课程没上。”王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机构停课非常突然,遭受学费损失的家长已超过100人。


“家长们大概统计了一下损失金额,预计总共已经超过了70万元,其中损失最多的家长有1.2万元的学费拿不回来。”王女士说道。


不仅是家长们的学费拿不回来,在高丁熊任教的老师们同样被机构拖欠着工资。


曾在高丁熊任职的美术老师菜菜(化名)在采访中表示,机构从去年7月就出现了拖欠老师工资的情况。“目前机构还欠我将近3个月的工资,而且我们老师的社保也从去年11月之后就断缴了。”菜菜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家长们所说的停课时间线,“2月9日周四我们上完课,下班回家之后就接到了停课的通知,让我们回去收拾个人物品。”


“机构领导对要不要引进投资没有达成一致,最后的结果就是停课。”菜菜说道。在机构停课后,家长的学费、老师的工资都成为待解决的难题。目前,面对机构的突然失联和退费难问题,王女士和部分家长已发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菜菜也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了仲裁申请,已进入立案受理的流程。


公开信息显示,高丁熊玩习艺术馆主要教授少儿美术的相关课程,隶属于北京童馨草堂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多种方式联系了该机构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应。其线下校址也已大门紧闭,楼空人去。


5000元以上“大课包”横行


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在购买校外培训课程时,都习惯性地选择大容量课包。“搞活动价格划算”“一次性买完省心”是他们的选择的原因。而这样的消费习惯也为日后埋下了隐忧。一旦机构出现运营困难、无法上课的情况,家长们已缴纳的学费很难再追回。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美术课到音乐课,校外机构推销超过5000元的高价课包仍是常态。北京商报记者以家长身份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咨询,其中,某音乐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钢琴一对一课程的最小课包是24课时,收费在6000元左右。


某美术机构工作人员也表示,自家最小的课程包为20节课,如果不停课可在3个月内上完,课程总价在5600-6000元之间。而另一家篮球培训机构甚至只设置了两类课程包,分别为一年期课程和两年期课程。一年期课程内含课程50-60节,总价1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内含多节课程、一次性收费5000元以上的“大课包”仍活跃在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上,甚至是非学科类培训的主流,符合《意见》要求的“小课包”却难寻踪影。


监管明确整改“大限”


“如果部分机构收费违反《意见》,那么该培训机构可能面临被处罚或强监管等法律后果。”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若机构设定相对较短的收费周期,消费者在出现机构经营风险时就能及时止损,若收费周期长,消费者及时止损的难度会相应加大。


在孙志峰看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此前发布《意见》限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周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维护正常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秩序,帮助消费者降低风险。


而从《意见》提出的时间节点要求来看,到2023年6月底,各地要基本建立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到2024年,非学科类培训治理要取得显著成效,家庭支出负担实现有效减轻,让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截至目前,《意见》发布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各地围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的相关工作也在推进过程中。2月15日,郑州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对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准入”标准。此外,重庆、长沙等多地也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除了监管上的发力,为避免学费“打水漂”,家长提高对机构的辨别能力同样重要。为此,孙志峰也建议家长要在和机构签约前做好调查,尽量选取规模较大、运作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的机构,充分了解机构历史、荣誉、教学特色和市场口碑,不要亲信机构的商业宣传。“对于那些违背商业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盲目扩张的机构,或者其实控人或股东存在较大债务风险的,家长们要尽量远离。

TAGS:快讯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闁烩晝枪閸櫻呮嫚閸曨噮鍟堥柣銏犲綁缁剟鎯勭粙鍨綘闁告ḿ鍠庡ú婊堝汲閸屾稒顦ч柛蹇斿▕濡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

閻愮懓鍤崗鎶芥4
闂傤噣顣介崣宥夘洯
81
閻愮懓鍤潻鏂挎礀妞ゅ爼鍎�
瀵懓鍤粣妤€褰涢弽鍥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