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要道,素有东北“咽喉”之称。70多年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首个战场就在这里。
1948年9月12日,按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上相继展开进攻,兵锋直指东北咽喉要地锦州。
战前,在政工、后勤、组织等多个重要工作会议上以及整军运动中,东北野战军首长都在反复强调遵守政策、执行纪律的重要性,要求各纵队做好战时政治工作,特别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
锦州盛产苹果,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罗荣桓指着院子里结着累累果实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1948年10月的一天,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一部正在向锦州城前进,按照上级命令,他们隐蔽在了锦州郊外一处苹果园中,等待进攻时机。
由于连续行军作战,战士们已经1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都饥渴难耐。颗颗饱满的苹果就悬挂在枝头,但没有一名战士提出要吃。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说:“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英勇顽强,当头堵住了国民党军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为锦州战役赢得了关键性胜利。
北平解放前夕,接管北平后警备工作由谁来完成,这让时任北平市长的叶剑英犯了难。就在这时,他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警备任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担任,而41军正是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在发给中央的报告中,叶剑英和罗荣桓是这样写的:“在辽西作战时与苹果园为邻的官兵忍受饥饿不拿群众一个苹果,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相信这样一支部队一定能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
很快,他们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叶剑英和罗荣桓的选择是正确的。41军严守纪律,顺利完成了北平接管警备任务。
1956年,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用“不吃苹果”为例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
1972年7月27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上所作的批示中再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到了那个消息很感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一个苹果,折射的是人心向背,从最细微的方面为辽沈战役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最鲜明的注释。把组织纪律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这样才是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民军队!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