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看到了这棵古香樟树,仅有少部分树枝还有绿叶。
树干上挂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保护等级为一级,树龄为1050年,挂牌时间是2017年12月。按此推算,今年该树的树龄为1055年。
▲这是全州县境内胸径最大的古香樟树。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南国早报记者 邓振福摄
记者扫描古樟树保护牌上的二维码得知,邓家村古树甚多,以临溪头山坡的千年香樟为最,是全州县境内胸径最大、最健康的古香樟树。相传该树于北宋建隆年间种植。
此树曾饱经苦难。最为难忘的一次是1958年,年轻的村民想砍树炼钢,村中10多位老人力劝斧下留树,并围坐在树下进行保护,砍树人只好作罢。
▲记者通过扫描古樟上的二维码看到一张资料图片,时间是2017年1月19日,当时古樟下的房子已建有近2米高。
68岁的村民邓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一村民在古树下建房,砍断了4条主根,之后又硬化水泥地面,建房子的片石堆在树根处。村干部没有制止,其他村民也不好去干预。
今年2月,古树换新叶时,有少部分树枝不长新叶,后来靠近建房这边的树枝也陆续掉叶子。如果再不抢救,古树很可能就死了。
记者看到,村民所建的房屋离古树树干约两米远,靠房屋一边可以明显看到树根被截断的痕迹,水泥路面也紧靠树干,一大堆石头压着树根。
9日下午,全州县文桥镇唐副镇长组织村民将石头搬离。
唐副镇长介绍,今年6月,接到群众举报后,镇政府将情况反馈给全州县林业局,同时派人现场勘查,初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古树的根系边建房,损坏了古树的部分根系;二是古树根部上堆积有石块及杂物,影响古树生长。
▲古樟树的树根被截断。
镇政府将情况上报全州县相关部门,全州县林业局派专家及聘请专业的绿化公司到现场抢救。
11月17日,全州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11月11日,经现场勘测,古树80%枯死并开始腐烂、空心,仅东面五分之一的树干存活,韧皮部尚可输送少量需求水分,四周根系祼露并死亡腐朽,白蚁入驻。上半年雨水过多,水土流失较大;下半年干旱严重,水分保持艰难,古樟树濒临死亡。
该局聘请了专家,将采取系列措施对古树进行抢救:
通过砌片石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填土覆盖祼露根系,以保持水分供应充足;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复壮,截剪全部枯枝烂叶及30%现存活枝;改良土壤,清除全部腐烂根系,使用杀菌剂和消毒液进行杀菌消毒,灌注生根粉和复壮药剂;混埋基肥及有机肥,在土表种植植物,保持水土。
▲技术人员为古香樟树截剪枯枝。全州县林业局供图
一知情人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违规建房、地面硬化才是影响古树存活的最大问题。古树边的房屋建了好几年了,但并没有取得审批手续,应该给予处罚。
记者前去采访时,涉事房屋内无人居住;尝试联系房主,未果。
广西大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蒋鑫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掘根,禁止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五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等。
村民在千年古樟树冠下建房,应当责令停止侵害、限期恢复原状,并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处以相应罚款。造成古树名木损伤或者死亡的,村民还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群众对古树保护缺乏科学认识,在树基周围建水泥围栏、水泥树池或在地面铺装水泥等“过度硬化”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古树的生长,成为导致古树生长衰弱或死亡的重要原因。2021年9月,自治区林业局对全区14万株古树进行排查,并鼓励当地村民进行“破硬化”,争取在2022年3月前全面完成。但截至11月17日,全州县文桥镇邓家村千年古香樟旁边的水泥地面仍未破除。
另外,今年9月30日,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住建厅和自治区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全区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11月17日,记者将此线索反馈给自治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已将情况转交办理。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