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让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
01
1958年出生的毛相林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出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决心要突破大山的阻隔,在海拔落差超过1000米的绝壁上,修一条出村的路。
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用7年时间,硬生生地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天路”。
2016年,当地政府投入400余万元,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提档升级。2017年,“天路”被拓宽至4.5米,路面进行了硬化。
如今的下庄村,一百亩脆李、一百亩桃子、两百亩西瓜、六百五十亩柑橘,花繁叶茂,瓜果飘香。
02
这是中西部22个省份的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的《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是十八大以来,唯一由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立军令状的工作。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齐攻坚。
尽锐出战,众志成城。从2015年开始,全国共有24.2万个扶贫工作队,300多万人轮流驻扎贫困村,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
偏远贫困的山区,活跃着“北京医生”“上海老师”,迎来了“广东老板”“浙江工程师”。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奋起直追。
从2015年开始,中央层面有310个单位帮扶592个贫困县,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对象覆盖全国所有贫困村,军队定点帮扶4100多个贫困村。中央企业牵手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富帮后富,东部帮西部,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西部573个贫困县“携手奔小康”。
湘西十八洞村,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成为小康示范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指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路径。
03
高黎贡山脚下,怒江大峡谷末端崭新的楼群,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丛岗村。
2017年12月,67户445位傈僳族同胞被安置到这里。过去,他们世代与森林相伴,在高黎贡山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今,这些傈僳族同胞搬到丛岗村,不再为吃穿问题发愁,住房安全和基本医疗也得到了保障。
这所漂亮的丛岗小学就是专门为搬迁移民而建。
丛岗小学用汉语傈僳语双语教学,既要教学生慢慢学会普通话,还要教傈僳族学生看懂会写本民族文字。村里的孩子们进入全新的学校,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让孩子们不因为远离知识而无力,让成年人不因为缺乏技能而无助,让老人们不因为缺乏保障而无奈。
04
2022年6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应届考生们,即将踏入考场。
张桂梅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创办者和校长,这已经是她第十一次送学生们坐上高考的大巴车。
办学14年来,张桂梅把自己的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14年来,华坪女高帮助20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圆了大学梦。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在中国减贫事业中最生动的运用,最鲜活的体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一项项扶贫举措迅速落地见效。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璀璨光谱,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