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600多年前
明朝修书人
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熔铸成
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永乐大典》
在这部“万书之书”的修纂过程中
一个职位一般由多人共同担任
唯有“都总裁”
由一人独当大任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迎来首播
讲述了都总裁陈济
与《永乐大典》的故事
瞬间火上热搜
从一介布衣到修纂“都总裁”
他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出生于江南水乡
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成诵
人称“两脚书橱”
虽读遍天下典籍
他却从未考取功名
一心只为找到修书的办法
把著述中的学问和智慧
选择、排列出来
以便于更多人能够
掌握学问,汲取智慧
在陈济的一生中
只有寥寥数人能够理解
他对文化的热忱与坚守
陈济的恩师谢应芳
一生不求田问舍,不积金攒玉
只好藏书、治学
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影响了陈济
在这位恩师的指引下
陈济得以在书海里遨游
陈济40岁那年
明成祖朱棣下令重修《永乐大典》
“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
他以布衣身份被召为都总裁
统领总裁、副总裁
及所辖纂修、编写、誊录等
总计2000余人
留下一段传奇故事
以韵为纲、以字隶事
《永乐大典》里“装满”了书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类书
《永乐大典》
不仅体积大,内容也“大”
全书共22877卷
凡例并目录60卷
分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
每册约50厘米高、30厘米宽
陈济是《永乐大典》
编纂体例的制定者之一
当时,编排《永乐大典》的方法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比如,用“东”韵统“颂”字
会先介绍“颂”字的
读音、字义、出处
以及各种书体
再用辞条和引文收录
与“颂”字相关的所有知识
有点像“搜索引擎”
让读书人能够
“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西游记》原著里
“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
就曾收录在《永乐大典》“梦”字册
除了收录文字记载
《永乐大典》中还配有
名物器什、山川地形等手绘图
全部采用白描手法
细节生动
一笔一画皆是匠心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之旅
今天仍在继续
如此一部鸿篇巨制
修纂历时5年
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
传承之路更是屡遭劫难
从最初的上万册
几经散佚,令人唏嘘
1912年,在鲁迅等人的努力下
清末翰林院所藏64册《永乐大典》
正式移交京师图书馆
也就是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由此,《永乐大典》踏上了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回归之旅
在一代代
中华藏书人、护书人的努力下
目前,国家图书馆成为了
世界上《永乐大典》馆藏最多的地方
现存224册
只字片纸都弥足珍贵
编纂时,由于誊抄不易
《永乐大典》无法走进千家万户
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
演员段奕宏饰演的老年陈济
穿越600多年
得知《永乐大典》这部巨著
依靠影印技术
真正实现了“古今之事共览之”时
瞬间红了眼眶
这一幕也让网友纷纷泪目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
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根基和灵魂”
“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好奇,敬畏,拜读”
先贤以典籍为灯,照亮文化之路
今人借典籍作舟,畅游文明之河
转发,致敬!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