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
向山出发
莽山
请将手机旋转90度
横屏观看
没有南岭,中国山河会失去多少色彩?
南粤雄关梅关,往南是广东,往北是江西。
这里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雨季,春天的静止锋雨能持续两个月,夏秋之交有台风雨,冬季有锋面雨。温度和降雨,也让南岭成为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分界线。
崀山丹霞一处叫“眼镜蛇“的景观。图/何志鸿
花岗岩为主体的南岭,经过亿万年风雨滋养、侵袭、雕琢,成就了最绚烂的南国风光。
曾是士大夫心里难以翻越的“华夷之界”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南岭的绚烂。
对心怀雄才大略,志在一统的始皇帝来说,南岭,就是卡在他喉咙里的一根鱼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岭也是中原文人心里一道难以翻越的高墙。
南岭的阻隔,不仅仅在地理上,还在人心。
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决定拔除这根鱼刺,派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征伐百越,这也成为南岭被称作五岭的滥觞。
南岭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却挡不住来自北方的强大秦军。
公元前214年,秦军击败百越各部落,岭南纳入秦朝版图,在岭南地区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三郡。
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愿望终于落空,又摊上一个不争气儿子。在统一岭南后七年,秦朝灭亡。秦危亡之际,南海郡尉赵佗,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在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
面对吕后“天无二日”的指责,赵佗淡淡地说“窃据帝位,聊以自娱”。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自娱”精神,赵佗格外长寿,活了一百多岁。
从秦始皇时代活到了汉武帝时代,还跟汉武帝通过信,与秦皇汉武都有交集,也算得上是历史第一人了。灭亡南越国的,正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朝军队穿越南岭,扫平南越。南越国传国五世,割据九十三年。
南岭,成就了秦始皇,也成就了汉武帝。
回归中原王朝的岭南,依旧是一片天高皇帝远的化外之境。在中原人的心里,南岭是华夷之界,一堵高墙。唐代诗人唐说有诗句:“岭路分中夏”。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被贬岭南,写下了“度岭方辞国”的诗句。被贬岭南的,在翻越大庾岭时,都不免忐忑“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以前,南岭不仅是一道界定岭南岭北的天然屏障,也不仅是扼守两广至江西、湖南的关隘孔道,而且是一个文化符号,是华夷分隔、“天地以隔内外”的分界线。
翻过大庾岭,就是广东南雄
失意和偏见构筑的这道分界线,远比作为自然阻隔的南岭难以翻越。一直到明清时期,作为地理分界线的“楚粤分界线”才逐渐取代士大夫心里的“华夷分界线”。
远离政治中心、天高皇帝远的南岭,带给士大夫的是无限失意和凄楚。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意味着自由、包容和足够的生存空间。在中国的历次移民浪潮中,很多族群都选择在南岭停下脚步,繁衍生息,塑造了多元、丰富多彩的民族走廊——“南岭走廊”。
张九龄故居祠堂
在六大民族走廊中,南岭走廊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广、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这里既生活着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着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畲族等。他们随着南岭孔道迁徙,与当地土著对抗、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岭南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迁徙族群是客家人,南岭收容了他们颠簸的脚步,也成为他们新漂泊的起点。
满堂客家大围全景
在南岭赣闽粤边区,客家人在此繁衍并不容易。客家围屋有多雄伟坚固,客家人的生活就有多艰难和危险。
韶关始兴的满堂客大围,是岭南最大的客家围屋,像一座迷宫,14个天井,777间房,最17个炮孔,俨然一座严实的碉堡。
南岭的那些客家“碉堡”里,有客家人多少担惊受怕、夜不能寐的夜晚?
始兴客家围屋,有多雄伟,客家人在此的生活就有多艰难。
南岭,如何改变湖南
南岭对湖南最直观的改变,是气候。湖南冬天的湿冷,南岭要负一定的责任。
南岭阻滞了北来的冷空气,武夷山南岭构成的半圆弧形,让冷空气无处可逃,只能在岭北堆积,处于岭北的湘南地区,遭遇寒潮的次数,比湘北更多,长时间处于冷空气笼罩之下,比湘北更加湿冷。
被贬湘南的柳宗元、秦观感受过湘南湿冷入骨的寒冬,不约而同想念起北国酣畅的冬天。
南岭间的谷地和孔道,不足以稀释湖南的冷空气,却足以让湖南走向岭南、走向世界。
古道悠悠
五岭,也是五条通往岭南的通道。除了大庾岭,其余四岭皆在湖南。
战乱结束之后,南征的孔道成了商道。定都长安的秦、汉、唐,经略岭南,广东徐闻、广西合浦是重要的对外交通和贸易口岸,通往南海诸国,取道湖南是最近的路线,湖南,成为国家的交通要道。
唐朝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这里就成为最繁忙的商道,马蹄在石头上里留下印记,见证了古道曾经的辉煌。
越城岭有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水,中原南下舟船沿湘江上溯至广西兴安,经灵渠,直接进入珠江水系,沿水路到达徐闻、合浦、番禺(今广州),扬帆出海,越城岭一度是沟通岭南岭北最重要的通道,长沙窑的瓷器,就是通过这条通道走向世界。
南下北上的商旅,都取道湖南。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古道曾经的繁华,在遗存的古道依稀可见。
唐代之后,京杭大运河开通,经济、人才、政治中心东移,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口岸,加上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湖南交通要道的地位被江西取代。大庾岭,也成为通往岭南最重要的通道。
大余博物馆
珠玑巷牌坊,珠玑巷是岭南迁徙的中转站。
南岭,横亘在湖南南部,阻断了湖南人望向海洋、望向世界的目光。
庆幸的是,南岭留下了孔道、谷地,让湖南可以窥探、可以翻越、可以到达外面的广阔世界。如果说沿着湘江北上是湖南进入政权、走上历史舞台的主流路径,那么,南岭为湖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经商。
翻过南岭,便是天空海阔,便是广阔世界。从翻越南岭的那一刻起,湖南就不再闭塞,开放的种子就已经发芽。
如果,要用一座山来形容湖南人,我想南岭最为贴切——闭塞、开放、坚韧、包容、自由。
地理知乎
最南岭
中国最大的鳄蜥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
中国丹霞地貌最集中之地
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
中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区
世界最早人工运河之一——灵渠
世界钨、锑、离子型中重稀土分布最集中产地
“国宝”香花石
“蛇中熊猫”:莽山原矛头蝮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
梅关古道——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道
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珠玑巷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