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悠长岁月 如细水长流般拥吻着我 于是长路落满了光”这几天的镇海蛟川书院,校园里樱花满树,树枝上书签摇曳,书签上是同学们写给春天的三行诗。“把春天结成诗篇”,同学们的笔下涌出一行行动人的诗歌。尽管都是三行诗,但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比较简约,比如写完诗,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巧思,将诗的意境与色彩和线条相结合,制成精美的专属书签。这些书签,有的悬挂于枝头,有的张贴于墙面。过程中,自然、语文、美术的跨学科交融,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把春天结成诗篇”也是该校语文组“春之诗”系列活动之一,参与学生以初二为主。接下来,“春之诗”系列活动还将推出诗歌吟诵和诗词大会。蛟川书院语文教研组长沈蕊老师告诉记者,《论语》里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内容,描写的是暮春时节大人小孩歌咏而归的场景,学校语文组将组织学生着汉服,在校园里野炊、抚琴、吟诗,让孩子们感受《论语·先进篇》里古人的生活,体会诗歌的美好。诗词大会则以班级为战队,以诗歌论英雄。在参与“春之诗”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卸下压力,走出教室,用春光与书香润泽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美,于是,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生命的智慧不止存在于教室里。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的课堂也随着万物复苏“活”了起来。春天吹来,校园里的大樟树的嫩叶沙沙作响,这里是学校的“童萌汇”小舞台,中午吃完饭,孩子们就搬上小凳子来聆听音乐会,同学们有的弹钢琴,有的拉二胡,有的吹萨克斯……悠扬的乐声吸引了很多大观众小观众们,没有小凳子的他们或席地而坐,或悠闲站立,三五成群欣赏着,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想要上台表演的孩子都可以向音乐老师报名,每周三,这里都会有音乐会。”该校校长葛蕊蓉解释说,学校把舞台从室内的报告厅搬到大樟树下,将音乐会常态化,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课堂”。在大樟树后面,就是学校的秋实果园。最近果园里的梨花、桃花开得正热闹。“我们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观察植物的,但在上这个单元时天气还比较冷,校园里的花儿还没有开。虽然这个单元已经学完了,但我还是想带孩子们来观察下。问一问,看一看,在真实的情境下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这样孩子们写出来的文字就不会千篇一律的。”李聪波说。孩子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细细观察,或蹲着,或坐着,写作的灵感随着缤纷落英飞舞而来。
“快来买呀,我们的手作可精美了!”“喝茶拍照,网红机位不要错过呀!”近日,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林家村的桃山上,一阵阵吆喝声从这里传出。萧王庙中心幼儿园的幼儿们把手作摊摆到了“十里桃林”里,招呼往来游客赏花拍照挑选带着桃花香味的手作。在“十里桃林”摆摊是该园联合奉化区萧王庙街道一同开展的桃源赶集体验活动。围绕花甜喜事、淘娃手作、围炉煮茶三大主题,他们用桃花、纸扇、竹棒、竹筒等各种材料制作了花草纸、书签、纸伞、竹蜻蜓、竹节小人、竹风铃、桃花发夹、桃花冻、糖葫芦等众多“伴手好礼”,出摊后吸引许多游客挑选、品尝。
“今天,我们要在海边上课啊,真是太有意思了!”近日,在宁海县西店镇团堧村的一片滩涂上,一阵阵欢声笑语从这里传出,原来是西店镇樟树小学的学生正在这儿上一节美“蛎”主题特色劳动课。
樟树小学以“蛎壳”文化为特色,依托得天独厚的校园周边海洋资源,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美育课程。“以前用来制作美工作品的蛎壳大多是学校提供的,这次我们与劳动实践课相结合,带着孩子们自己去挑选。”该校美术老师潘渊迪说。人勤春来早,耕海牧渔忙。春分时节,当陆上春种一派繁忙时,西店镇别样“海上春耕”图景也徐徐展开。“今天一定会满载而归”“这绝对是个大工程。”看到团堧村中堆成山的蛎壳,孩子们十分欣喜。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找起了“鱼鳞”“花瓣”“房子”……途中,学生们遇到了正在挑蛎肉的叔叔阿姨,还好奇地在一旁围观、提问。回校后,学生们马不停蹄地将蛎壳清洗干净,并摆在操场上晾晒。
“立春”蛎壳手工封面
学生观摩学习挑蛎肉
在近日的课后托管期间,同学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制作“蛎壳美工”手工笔记本的封面。
这堂美术课上
学生用植物拓印留住春天色彩
江北区费市小学美术老师宋丹薇发现,学生们很喜欢在校园的草木花丛边逗留。于是,她决定上一堂植物拓印课,教孩子们留住春天的色彩,在寻找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植物拓印是一种非遗文化,属于植物染色的特殊技艺,是通过布局、敲打、固色等步骤,将花草的汁液拓在布上,留下大自然的香气、纹理、色彩,创造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美学。上课之前,老师和学生们从上学路边、校园里各采摘了一些花草,比如油菜花、垂丝海棠、红花檵木等,并把准备好的植物洗净晾干,使植物表面保持平整。课堂上,学生们开始在洁白的布料上精心构思布局,把植物反向放在布料上。随后,大家把植物用透明胶带固定,用木锤和鹅卵石耐心敲打植物。随着“咚咚咚”的敲打声,花瓣和叶片的原汁溢出,脉络一点点清晰地展现在洁白的布料上,撕下透明胶带后,学生通过处理叶子残渣、裁剪、粘贴等,制作成了精美的帆布包、圆形绣绷、扇面等作品。
“太漂亮了!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植物拓印,敲打的时候用力要适度均匀,敲击要仔细,确保叶片的每一部分都要敲打,直到叶子变成透明状就完成了。”502班学生邵佳琦同学说,这堂课让自己学会了植物拓印非遗技艺,感受并留下了春天的美好。宋丹薇老师表示,植物拓印不仅让学生们享受非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还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可以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不负春光
美美踏春
你学会了吗?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