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北部山区的林县(今林州市)进行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工程。
1960年3月6日,经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议,这一工程被命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横跨晋豫两省,总长1500公里,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奇迹”。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上万人,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凿水渠呢?
梦想铸就铁骨,壮志撼动山岳。
1959年,单靠林县境内水源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缺水的状况。
在彻底改变林县面貌的美好蓝图下,1960年2月,林县37000多人走进了太行山。他们不是专业工人,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背上棉被就独自上路。
在红旗渠,每一处断壁,每一个隧洞,都有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往昔。
林县县委从全县范围选出300多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狼牙山一带继续施工。
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
红旗渠解决了56.7万人、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工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红旗渠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