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今天是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现在时间是22:14:49    瑞瑞已出生5508天12小时49分49秒  祝愿他健康快乐成长!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国内 > 快讯 > 科技小院助力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大战略
科技小院助力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大战略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23-11-24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曲周县王庄村的村民们发现,每年水肥用得都不少,但小麦亩产量却停在八九百斤,玉米一千多斤,产量始终无法提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曲周县的老百姓,也困扰着中国农业大学年轻教师张福锁。


图片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化肥生产发展非常快,也成了世界上使用化肥最多的国家。我们产量提高了,但效率下降了。因为你用得多了以后效率下降,下降以后,多余的养分就跑到环境里面,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


粮食产量关系着农民的收入,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对化肥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高。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曲周县的广大农村里。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地因为化肥过量使用,出现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品质变差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福锁带领李晓林、王冲、张宏彦等人来到曲周。他们直接租农民的农家院,搞起了科技小院。

图片

图:曲周县第一座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

2010年8月,曲周县突遇大雨暴风天气,导致村民种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眼看着就要出现严重损失,他们急忙赶到地里抢救玉米。


图片

吕增银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北油村村民

农民都拿着铁锹,来地里扶玉米。学生跟老师来了不叫动,他说玉米恢复力比较强,再生力比较强,所以说那一年的玉米,扶起来的减产了,没扶起来的增产了。


张福锁、李晓林等人牛刀小试,帮助农民减少了玉米损失。在随后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曲周县王庄村的玉米遭遇病虫害,出现大量死亡。

图片

这种不起眼儿的小虫子叫二点委夜蛾,原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它的幼虫一般躲在麦秸下生长喜欢在潮湿阴暗的夜间活动

科技小院的师生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改变常用的种植方法,采用一种叫“四密一稀”的新技术,会不会缓解这个问题呢?

他们在村民王志成家的田里做起了试验。

图片

以前,王志成种植小麦的平均行距是15厘米,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调整后缩短为10厘米,每4行小麦之间再留30厘米的空隙。小麦收获之后,在这30厘米空隙中间种植玉米。
让王志成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调整真的起了效果。


图片

王志成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王庄村村民

以前虫子都在麦秸下边生存,现在我们把麦秸都弄到背垄上以后,苗带地方没有了,这样就防治了病虫害。没有秸秆,它就不往那儿爬了,它光在秸秆下边生存。


如今,科技小院这种模式已经走出曲周,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截至目前,各高校一共在中国建立了1048个科技小院,遍布31个省份。

图片

图: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他们的收获和体会,表达了为农业强国建设做贡献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写了回信,这让在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忙碌的师生们倍感鼓舞。


图片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总书记的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了,因为他用了“解民生、治学问”六个字,把我们15年的科技小院总结得淋漓尽致,更是一种动力,一种精神的支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只有让乡村振兴,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而科技小院正在用知识的力量,默默助推着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


TAGS:快讯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评论由于相关原因暂时关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

点击关闭
问题反馈
32
点击返回顶部
弹出窗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