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来自中国新疆沙漠里的“海鲜”迎来大丰收,并且在网上引发了众多关注。在我国干旱缺水的西北内陆地区也能养“海鲜”!这个消息让许多消费者非常好奇,西北地区的“海鲜”是怎样养殖的?它们和沿海地区的海鲜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消费主张》记者一路西行,展开了实地调研。
我们调查的第一个海鲜品种是南美白对虾,也称为白虾,它原产于南美洲海域,因为生长快,口感鲜美,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海虾的养殖品种。目前,这种南美白对虾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种重要水产养殖品种。
陕西定边:“人造海水”游出南美白对虾,预计产值突破5000万元
陕西定边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拥有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如今,依靠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已经能够在这片古老的盐湖里安家落户了。
在定边的花马池盐湖,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养殖拱棚。在养虾基地里,记者看到,工人正在起网收虾,将一条兜满南美白对虾的“地笼”拖出水面。一只只体态饱满、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在装筐过秤后,就可装箱出售,一斤售价在45元左右。价格比沿海地区远距离运输来的活虾还要略低。
定边盐湖群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虽然盐湖水资源丰富,但和养殖南美白对虾所需的海水还有很大差别,这样的湖水里如何能养出海鲜呢?
为了将盐湖水调配成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人造海水”,技术人员首先要将盐湖的水加入淡水稀释,再加入不同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进行反复试验。由于盐湖中每一块盐田的水,盐度都不尽相同,调配出来的“人造海水”水质并不稳定,这使得虾苗存活率极低。经过2年多的艰苦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定边这片古老的盐湖终于诞生了能让南美白对虾茁壮成长的人工海水。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陕西定边产的高蛋白质、壳薄体肥、肉质鲜美的南美白对虾抢“鲜”上市。2023年,定边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产量预计可达80万斤-100万斤,产值4000万元-5000万元,不仅填补了周边海虾养殖市场的空白,也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技术员 高尚:
“2024年我们将正式投产青蟹养殖,养鲈鱼、贝壳类的海产品,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海产品能落户定边盐湖。”
宁夏贺兰:盐碱地养出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价格实惠受青睐
从陕西定边西行170公里,我们进入了宁夏银川市的贺兰县,这里虽然地处西北内陆,但同样拥有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基地。
“这里是我们的育苗车间,像这样的车间我们有两个,总共有40多个这样的池子,这种池子一般育苗在10万尾左右,我们总共育苗在300多万尾。”
据介绍,这里最早是盐碱地和鱼塘。经过改造从2015年开始养南美白对虾,当时因为没有技术和经验,最开始成活率连10%都不到。
水产养殖企业技术负责人 撒建军:
“最早这边就是一片盐碱地,庄稼什么的都种不了,我们在这边一看这个盐碱,就适合养虾,刚开始不懂技术,到后面我们跟福建那边技术员合作,现在我们逐步产量,一亩能达到400多斤左右。”
目前,宁夏本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已大面积上市,主要销往宁夏本地。因为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价格实惠,加上虾壳薄、虾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味道偏甜,没有腥味,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甘肃临泽:戈壁滩上也能养“海鲜”?温室大棚养活南美白对虾
从宁夏贺兰往西驱车750公里,我们来到了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在白寨村,记者看到几座现代化大棚正在整修,旁边新的大棚也在建设之中。就在今年一月的严寒中,这里迎来了70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也成为甘肃省张掖市的第一个海产品养殖基地。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四周都是茫茫的戈壁滩,过去在沿海地区每斤卖几十元的虾,到了这里就要卖到一两百元一斤,要是在戈壁滩上能养虾,虾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养殖“海鲜”,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温度。临泽县冬天最低温要到零下20摄氏度,大棚的保暖就至关重要,要把养殖棚里的水温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上,避免活虾变冻虾。
“我们用了三层羽绒被,很蓬松,就相当于这个大棚穿了羽绒被一样,我要有效把空气热对流全部阻断掉,就里面相当于形成一层保温。”
从今年一月开始,养殖基地用九个月的时间不断试验、改进工艺,已经成功实现先后4批,共8000斤鲜虾上市。目前,养殖基地正在进行改造升级,为明年的元旦春节市场做准备。
新疆:南美白对虾“安家”戈壁荒漠,大西北正在培育更多美味“海鲜”
从甘肃临泽向西行驶1300多公里,抵达了我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份——新疆。
在乌鲁木齐市经开区,记者来到了全疆唯一的国家级海产养殖实验基地,这里可以在一个车间同时养殖15种不同海产。
“这是我们发明的生物净化箱,表面可以附着大量生物菌,在有氧环境下完成它的生物转化,生物水处理,所以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近几年,基地已经成功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海产品。新疆多个养殖场的鱼苗、虾苗都是从这里运送出去的。
米东区是乌鲁木齐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县。今天这里的南美白对虾正在打捞出塘,记者也有幸第一次和新疆产的“海鲜”来个亲密接触。
养殖户告诉记者,今年活虾的价格大概在40多元-50多元一公斤,按个头大小会有所不同,价格比去年又下降了十几元左右。
在距离乌鲁木齐50公里左右的昌吉也有大量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这里不仅是福建援疆的对口地区,甚至还有着新疆第一个建在池塘边的水产病原检测实验室。
“我们建的这个实验室,主要是针对虾苗,第一个目的就是,把进入昌吉州的虾苗,进行常见病原监测。第二个就是养殖过程中进行监测。”
养殖户告诉记者,由于特殊的口感,这虾也十分畅销,现在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来拉虾。
“我们新疆的水偏硬,所以我们的虾都是青青的颜色,虾煮出来,壳比较硬,颜色比咱们所说的海虾要偏红一点,口感偏甜。”
从乌鲁木齐开车西行1200多公里,我们来到新疆图木舒克市,这已经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而且它还位于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位置。
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有一个规模巨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这一座座白色大棚,就是在红旗农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场。
红旗农场地处盐碱滩,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种植过棉花,但是因为盐碱性比较大,亩产只有不到两百公斤,连成本都不够,农产品曾经主要以种植葡萄、红枣、石榴等为主,但产量也不高。作为土壤顽疾,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一则民谚说出了盐碱地的荒芜与贫瘠。
但是如今,这片盐碱地却有了新的利用价值,科技人员在盐碱滩上建成了2000亩鱼塘及8座恒温培育大棚,在沙漠边缘的盐碱地上成功养殖了南美白对虾。
来自广西钦州的陈家珍是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今年9月试产成功的第一批50多吨南美白对虾早已全部销售一空。他认为,在新疆的沙漠里养“海鲜”,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
“新疆在几亿年前,是远古地中海一部分,我说那里有很多盐湖,你寄一点水过来,我帮你研究研究成不成。”
就这样,科研团队巧妙利用红旗农场特有的含有硫酸钙、氯化钙等特殊物质的盐碱地特质,以及盐湖的天然盐度配比,再往水里添加70多种微生物,从而还原出适合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从广东运来的只有头发丝粗细的虾苗,需要先放在外塘淡化以后,再投放到厂房里养殖。
在距离红旗农场120公里以外的哈拉峻盐湖边上,正在全力建设新的基地。在那里规划了1000多亩地,计划建设24座现代化养殖车间,并且配套育苗场、饲料厂和晾晒场等设施。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可以进行利用的盐碱地有5亿多亩,它们集中分布在新疆、宁夏、内蒙古以及东北等18个省市自治区。通过盐碱地再利用和人造海水,贫瘠的盐碱地正一步步蜕变成“海鲜”养殖场,大西北的戈壁荒漠正在培育越来越多的美味“海鲜”。
“我们其实在做盐碱水养殖鱼和虾的品质,和淡水养殖鱼虾比对,也包括跟海水鱼养殖比对,发现比如拿南美白对虾来说,基本上盐碱水养出来的虾,跟海水养出来的虾的口感,基本上差不多的,而且在虾鲜味、甜味上,有的时候很多人更认可盐碱水养殖。”
据统计,最近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新疆已经形成规模,年产量达2000吨左右。不过,目前新疆产的南美白对虾还没能走出新疆,一方面是受制于运输半径过长,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新疆本地市场已经足以消纳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现在的产能尚不能支撑新疆“海鲜”产品大规模走出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