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值此之际,我们《今日一线》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志在绿水青山”,一起跟随着环保志愿者的脚步翻山入海,看看他们是如何用行动,守护着绿水青山。
在深圳大鹏,有一群十几年来致力于红树林湿地保护的志愿者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用行动保护这这片红树林的。
盐灶古村,坐落于深圳大鹏新区的最东端,村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百年间,村旁的这片红树林依海而生,潮涨而隐,潮落而现,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2005年,这片红树林被划定为了湿地保护区,与红树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李正军,正是这里的“一家之长”。
在整个保护区内共生长着22种不同的红树树种,当中就包括了全球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树龄最大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其中树龄最长的一棵古银叶树有520年,而200年以上的个体多达22棵。
对红树林进行修复,是李正军和志愿者们最重要的日常工作。自然情况下,由于种壳坚硬,不同红树的种子需要海水浸泡数月,才可能漂到海岸边生根,成活率极低,因此,通过人工干预提高树苗成活率,是红树林修复中至关重要的手段。
深圳市绿源滨海湿地保育工作站站长 李正军:这几年当中我们种了300多株,这个园区里是4000多株。这里面是我们的育苗园,现在还有1000多棵树苗在里面,那些树都是我们10年之内种起来的。
深圳市绿源志愿者 明放:这一片是我们2019年移过来的,这一片最早是一片荒地,我们志愿者把这片全部清理出来,从小种子培育以后,长到差不多我们就移到这一片来。
从种子到幼苗需要成长2-3年,银叶树就可以被移种到海岸边,成为鱼蟹鹭鸟的天堂,并最终形成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志愿者,加入到保护红树林的行列中,他们的脚步遍布深圳的各个角落,甚至还走到了惠州惠东。除了巡护和保育红树林,这群志愿者们还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红树林科普的使命。
而就在上个月末,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开始筹建,通过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聚焦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滨海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而这也将对本土红树林保护事业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广东省人大代表 曾学智:省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绿美广东”,加强湿地保护 推进海岸线屏障的保护,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就是生动的实践,志愿者的红树林保护,它是一种情怀,一种行动,它也是一项专业,在我们保护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贡献智慧,是能够起到带动作用。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