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农家书屋工程开始试点。这十多年来,各地的农家书屋遍地开花、百花争艳,成为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渠道,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今天我们以永泰嵩口为例,看看这个“农家书屋”是如何让广大村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的乡村文化振兴的“充电站”?
2017年,永泰嵩口古镇社区公益图书馆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那它到底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馆长颜晓梅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这个村里孩子阅读的资源非常匮乏,她意识到这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 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她萌生了在这里创办一个公益图书馆的想法。
很快,颜馆长的想法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当年文化部就对图书馆做了表彰,认为乡村图书馆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由社会的公益人士倡导,政府支持还有社会共建。
每天早晨,退休的老同志和老人都会到这里来看报纸、下象棋,再拉拉家常。下午四点半孩子们放学后,也会来这里做作业、看书,开启他们的第二课堂。
我是这个图书馆第一常客,几乎每天都来,每天下午都来。
想借书的时候就可以来这边借书,有的时候如果觉得写作业的环境太吵,也可以来这边写作业。
经常带我女儿来这边读读书,可以很轻松的。
颜馆长告诉记者,他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儿童绘本馆,容纳了1000多册儿童绘本,小朋友们在这里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席地而坐。
同时儿童绘本馆配套了一个儿童阅读空间,孩子们还给这个空间取了一个名字——月光书屋。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可以躺着看、坐着看、趴着看,就像在妈妈的怀里一样自在。
每个周六的早晨,颜馆长都会在图书馆里给孩子们做绘本阅读,到了晚上还有电影沙龙。每个月图书馆都会请当地的老人给孩子们办嵩口故事会。
在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开馆之前,这座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却没有一个公共文化交流场所。如今公益图书馆的建立,不仅守住了历史建筑,守住了历史文化,也守住了社区的温暖和人文气息。它点亮了众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也成为了嵩口镇对外交流的一张新名片。
其实要建一个图书馆是不难的,但是要让它真正起到作用,能够有活力有温度,我觉得比较难。
颜馆长说,图书馆所取得的“成绩”,都要归功于一个原则—— 坚 持 。图书馆开办至今,她已经有5个春节都没有回家了。过年的时候有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回来,她也想让他们看看自己家乡的变化。
颜馆长反复强调,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振兴,没有教育的振兴,村子就很难留得住人,也很难让出去的人回来振兴家乡。这也是她当时为什么要创办图书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