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期间,又一个明星“塌房”了。这次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艺人李易峰。早在中秋节前,关于李易峰因pc被北京警方拘留的传言已经在网上发酵了好几天,心惊胆颤的除了李的粉丝们,一定还有和他有代言合作的诸多品牌。
当然,李易峰工作室多次进行了公开辟谣,并正告那些“带节奏”的八卦账号不要蹭流量、发黑稿,李易峰本人也开直播云淡风轻的进行了解释说明。估计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心慌的粉丝们,另一方面也要安抚合作的品牌和代言吃颗定心丸。
只是没想到,“平安北京”和央视新闻的通告“打脸”来得太快,让一众品牌和粉丝们实在是有些猝不及防,以至于李易峰的热搜比中秋节的月亮还要亮。
(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一直主打阳光帅气正能量的优质偶像路线的明星,随着“pc”“被拘留”等颇有些禁忌色彩的原因,不仅让李易峰阳光帅气的一线男演员形象被打上了劣迹艺人、失德艺人的标签,简直可以说是立即在全网 “社死”了。
有吃瓜网友围观评论,还有网友发声拥护、谴责违法失德行为,也有不少“饭圈”粉丝以非理性的方式追星,宁信爱豆、不信警方,为喜欢的明星强行辩解,甚至发布极端追星言论。
对此,抖音、小红书和微信等平台纷纷发布文明上网、理性追星的倡议,呼吁广大网友和消费者保持理性、客观、平和,追正能量之星,弘扬主旋律之声,共同携手维护清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本次李易峰的舆情,接连发生的明星和网红大V“塌房”事件,不仅给演艺行业和演艺明星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其实对品牌营销、直播带货等领域也是一次告诫,当然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更是一次生动有趣的消费教育警示课。
一是有些明星网红本末倒置,嘴里头说的都是“正能量”,心里头想的却是赚流量。在粉丝经济盛行、流量大行其道的快节奏中,一些人似乎把粉丝体量和流量至上当成了营销秘诀,殊不知比流量营销更重要的应该是旗帜鲜明的是非观,以及不可逾越的法制线。在依法合规的常态化监管和社会公众的瞩目监督之下,守德与守法不是可有可无的单选题,而是摒弃侥幸心理后的一体两面。无论是明星大V网红,还是普通消费者个体,生活、工作和消费时心里要有一杆秤,时时劝勉负责任。
二是好评很难、差评很容易,赢取消费者喜爱的最好方式是真心实意。我们一再强调,消费者和粉丝们都十分善良的,很多粉丝愿意为了明星偶像的高兴和喜欢甚至一两句话就一呼百应、一掷千金,不少消费者出于明星大V们的代言推荐而下单,至于商品、服务是好是坏,明星本人是否使用或实用,消费者往往不会想那么多。实际上,有些人花了不少的冤枉钱,甚至可以说是“智商税”,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过多计较这些糟心事和黑历史,不过长此以往粉丝和消费者们信任感和安全感必然大打折扣。也正因如此,越是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公众品牌和企业,越是应当慎重并善待公众关注与喜爱,注重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表率。
三是无论广告营销还是生活消费,评判之前听其言、观其行,而后再理性决策。诸多案例表明,明星“人设”崩塌愈演愈烈,品牌传播的公关危机和舆情风险随时可能引爆,越是信誓旦旦辟谣的,往往都被证实成了真。当演员们把影视剧中的演技,带入了对粉丝群体和公共媒介的应付中,最受伤的还是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什么自主选择权、知情权、信任感统统都被当成了生意场的筹码。因此,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可以热爱甚至偏爱,但不能盲目和偏执,对于明星偶像代言和品牌营销活动,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是否真心诚意还得“走着瞧”;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理智追星、理性消费才是保持身心愉悦、健康生活的最好选择。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