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山西省腹地,因此这里的风味美食也融合了诸多元素。
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前身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经过矿山治理、荒山绿化改造后,山水自然融合,形成了一个汇集了名优小吃、特色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的秀丽景区。这里的夜市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粒小味甘营养全,老少皆宜独占先;淘尽沧海沙中见,帝王将相也垂涎。”说的就是山西非常有名的特产——小米,是当地人们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粮。
当地人介绍说,这个小米饭在山西也有叫做稠饭的,就是把小米煮过之后再加上红薯块一起蒸熟。吃的时候拌上土豆丝、小咸菜和烧豆腐等浇头调味,无论是早餐亦或是晚饭,都是当地人的首选。
当地人气最高的一道小吃——漏鱼儿。名字听上去挺奇怪,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美食呢?
原来漏鱼儿的“漏”字指的就是制作方法,把山药磨成粉加水搅拌成面粉水,然后放到一个大锅里面去煮,不停地搅拌。当山药面糊煮好后,接着就是做成小鱼儿的关键了,在一大盆凉水上放上一个木架漏盆,山药糊倒在上面,就会自己漏到凉水里凝固了,最后就成了两头尖中间圆的形状,在水里看起来就像是小鱼儿一样。
碗中调好调料,再把做好的漏鱼儿倒进去,加上黄瓜丝和花生碎,这碗特色美食就完成了。
徐沟灌肠,又名灌渣,是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特有的传统小吃,此菜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灌渣以荞面制成,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
山西人爱吃面食是出了名的,据统计,山西面食有280余种之多,就算一天吃一种都可以吃上大半年不重样。如果你是一个面食爱好者,那么你一定要去一次山西,好好感受一下“世界面食之乡”的魅力。
一碗正宗的桃花面,烧肉是必不可少的,新鲜的五花肉煮熟,在经过一道油炸,最后切片翻炒,三次加工都是为了尽量去掉肉中的肥油,再加上事先炸好的肉丸子、卤鸡蛋,切点海带丝,拌上点粉丝,桃花面的浇头就准备好了。
沾片子,可以说是山西面食和当地老百姓的智慧相结合诞生出来的一道造型奇特的面点。
把当地人爱吃的玉谷叶洗干净后,在调好的面糊里一卷,一面要沾有面糊,一面尽量不沾,在筷子的配合下,两手熟练的配合,不一会沸腾的开水锅里就漂浮起了满满的玉谷沾片子。吃的时候,蘸满西红柿酱,别提多香了。
在晋中市榆次区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有一道来头不小的美食——鱼羊包,始创于公元1866年。
王同云是鱼羊包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他告诉记者,鱼羊包选用的是当地水库的新鲜鲤鱼或者草鱼,以及羊后腿肉制作而成的。将处理好的鱼肉手工剁成鱼茸,羊后腿肉去筋,同样剁成肉蓉,用王家祖传的秘制调料进行融合调味,去掉鱼肉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上笼蒸十分钟后,终于可以上桌了。
太谷区,隶属于晋中市,明清之际的太谷,商业繁荣。财富,让太谷这个略显偏远的北方小城,成为了当时全国的经济重镇。其中有着百年历史的太谷晋商菜,是太谷夜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中国烹饪大师 王勇:
“从清朝早期开始,晋商逐渐发达起来,全国各地都有商号,各地掌柜每年来交账,或者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就回太谷,把各地的名贵原料带回来献给东家,按本地人的口味,按东家的营养要求,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晋商宴席。”
太谷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只传奇商队,古城依然还保留着不少青砖灰瓦的深宅大院,依然彰显着昔日商帮主人的荣光。太谷晋商菜,讲究选料的名贵,越是稀有的食材,越能够彰显主人的富足。
在太谷晋商菜中,最有名的一道主菜是海参扒肘子。猪肉的香味与海参的鲜味,相互融合,完美搭配。
太谷熏鸽也是晋商菜里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用料考究,声名远扬,也是当时晋商与各地官吏、显贵交往的上等礼品,有着“山西历史文化名食”、“山西四大名熏之一”的美誉。
以珍贵的食材彰显实力,以用料考究、做法精致的佐酒小菜体现家族底蕴,收尾则必须用山西特有的暖锅,来表露主人待客的热忱,于是归芪羊肉火锅,变成为了晋商菜的压轴大菜。
地道的食材,精致的菜肴,其乐融融的氛围,觥筹交错之中,处处体现着新晋中人对远道而来宾朋的诚挚欢迎之心。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