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东岸为雪峰山脉,西岸是武陵山脉,两大山系将沅水水系压缩在一个相对封闭狭长的空间里,南高北低,落差约3000余米,有“三脑、九洞、十八滩”之说。
沅水古称“湘黔孔道”,是连通中原地区与湘西及云贵川等地区的大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西南地方向朝廷进贡、官员发配到西南一带,都要经过沅水。王昌龄流放黔江,经过桃源时就曾留下多首诗作。抗战时期,中国内地人员大转移,沅水也是主要通道之一。作家沈丛文先生从北京回湘西凤凰,基本上都是坐沅水上往来的船只。曾写过多篇介绍陬市、桃源县城及兴隆街等地风光、风土人情的文字。
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从北方南下征讨“五溪蛮”,溯沅水而上,经过桃源境内时,正值盛夏酷暑季节。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至今,夷望溪镇马石村还保留有马援石室、七星洞等遗址。
沅水上游的木材、桐油、茶油、中药材等山货特产搭乘木排顺流而下,通江达海,销往各地。陬市、剪市、兴隆街等处由于河道弯曲,是天然的停靠码头,久而久之,便成为生意兴隆的集市。上行船由于水激滩多,只得靠人力拉纤,剪市镇沙萝村一带至今还存留有纤道遗迹。
沅水更是连接中原文化、湖湘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纽带,桃源民风民俗具有很多汉族与少数民族杂揉的特征。
如沙坪、杨溪桥一带正月十五点蜡烛送年的习俗就与云贵川许多地方相似。
桃源的傩戏与湘西的巫傩文化,互有借鉴。桃源刺绣与湘西、云贵少数民族刺绣在大胆创新等艺术风格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
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在桃源境内已系最未端,桃源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低,南部上游桃源最高峰牯牛山海拔1100多米,北部下游陬市、木塘垸等乡镇为桃源最低最大的平原区,海拔仅有30米左右。
桃源县因境内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得名。沅水两岸山清水秀,风光迷人。
桃源有大洑溪、水洑溪、延溪、白洋河、夷望溪、大洋溪、澄溪、水溪等48条一级支流汇入沅水,因而在干支流两岸形成了许多河谷平原和山间丘陵与盆地,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桃源盛产稻谷、油菜等,一年可生产“稻稻”或“稻油”两季,是中国稻谷和油料主产区之一,当地人除吃大米饭,还把大米做成粑粑、糍粑、米泡、甜酒、米酒等,独具风味。
(三)
摄影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2007年开始学习数码摄影,摄影大多数部时间是利用早晚闲暇和周未、节假日等。
桃源县4441.2平方公里土地上,43座800米以上山峰、上千座高低不等的其他山头、上百条大小河流、水库、沟谷,我和影友差不多都去拍过。有的甚至还去过多次。如星德山,海拔842.5米,风光独特,文化古迹甚多,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地质公园,为了拍好她的四季风光和建筑特点,我每年至少要上去二十多次。
如乌云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5年时间内,我坚持每月上山一次。我为乌云界独立完成了《大自然的瑰宝--乌云界》等2部画册。
桃源县有97万人口,29个乡镇街道413个村居。除汉族外,还有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苗族、侗族、满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可以拍摄人文的素材取之不尽。
桃源是一个靠沅水及其支流滋养的农业大县,既有传统农业,也有现代农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着,我迫切感到应该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于是,我拍摄了传统村落系列,生产方式系列,日常生活系列,民间习俗系列,老手艺系列等多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沅水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现状。
摄影师简介
周桂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桃源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先后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上千幅,2020 年抗疫作品《你的 样子》在中央 1 台元宵晚会上作为背景播出。有多幅摄影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等大赛中获奖。专题摄影《乡村味道》入选 2018 年第三届宁波国际摄影周。专题摄影《沅水人家》入选 2021 年《大众摄影》柳叶湖 摄影季、2021 年《中国摄影报》第五届凤凰双年展。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