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田的国家之一
美如大地调色盘的梯田
有哪些老祖宗留下的农耕智慧?
关于梯田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快看,又是为古人智慧感叹的一天↓↓
秦岭脚下的诗意田园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南部的
安康市汉阴县
是秦巴山区发现的
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
眼下,万亩凤堰梯田迎来插秧季
大如曲池,小似新月
一行行秧苗整齐排列
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
为梯田披上新“绿装”
从高处俯瞰
已经栽了秧苗的地块是青绿色
这里的地理形态被称为
“八山一水一分田”
几百年来,随山就势开垦的梯田
土地依然肥沃
不仅是这里重要的粮食来源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
独特的地理结构带来了充沛的降水
沿着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
4条溪水向下游流去
按照从高到低
通过“田、渠、塘、溪”体系
实现了最有效的逐级自流灌溉
最多高达3700多级
最小田块仅1平方米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农耕文明活态世界遗产
1300多年前
哈尼族先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
用双手和铁犁将险恶雄峻的荒山野岭
创造成美丽和谐的绿色家园
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
水流穿梭其中
这种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堪称中国山地农耕文明的典范
依山开田,蓄水种稻
一排排水稻整齐地列队于蜿蜒的梯田
想看梯田?不一定去云南!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长度近万里
被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
总面积4万多亩的石堰梯田串联起来
宛若一条条巨龙蜿蜒起伏于山谷间
千百年来
当地人在缺水少土的石头山区
垒石成堰,聚土成田
创造了旱作梯田的奇迹
从村镇到山野,从器具到院落
还有长度堪比万里长城的石堰梯田
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阶石栏
……
感受石头被运用到极致的住宅景观
梯田的小秘密藏不住了
早在先秦时期
南方盛产竹子
紫鹊界先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将竹子制作为长约80厘米的“竹笕”
成为湖南紫鹊界梯田内
最重要的灌溉设施
竹笕通过在田与田之间借田输水
共支撑起约8万亩梯田的灌溉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