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相近的地球纬度寻去,是全球著名的三块黑土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和亚洲松辽流域的中国东北地区。每一厘米黑土地的形成需要大约400年的时间,而东北地区的黑土厚度达到了1米,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之称。
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北大荒前所未有的开发大幕被徐徐拉开。
01
1945年12月28日,身处延安的毛泽东沉思过后,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去一份指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一九四六年决不可空过,全东北必须立即计划此事。”
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指示为当时东北局势指明了方向,也预示了这片土地的未来。
1947年春天,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和李富春强调:“东北行政委员会和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实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
02
1947年6月13日,“松江省营第一农场”在珠河县一面坡成立。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面临着无地可开的尴尬境地。
卢永信
北大荒农垦集团宁安农场
原宣传部部长
建场之初,他们计划是建一个规模7500亩地的农场,结果只开了不到1500亩地,第二次开荒开了9000多亩。那一片土地地势不平,地块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李在人他们第三次就来到了宁安农场,来到牡丹江这一地带。
在此过程中,场长李在人深刻意识到,要办机械化农场,没有懂技术的机务人员是不行的。他决定举办拖拉机手训练班。这一倡议得到了正在筹建中的通北机械农场场长周光亚的支持。
1947年11月,时任牡丹江省建设科科长的周光亚受东北行政委员会委派,到达通北县(今北安)筹建机械农场。初到通北县时,大地已是白雪茫茫。周光亚带领大家在残破的房框上,搭上树枝、铺上枯草就算安家了。
周光亚心里明白,在这片荒原上安营扎寨,寒冷只是他们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
张永信
北大荒农垦集团 赵光农场职工
1947年来的时候,那是满山荒野,大雪连天,到夏天特别炎热,蚊虻一片,白天干活的话,狼就在大犁后边跟着,经常看着野猪、狼成群,狗熊都有,地里野鸡一群一群的。
1949年,3000多名身残志坚的荣誉军人向荒原进军,创建了两处荣军农场,老战士安治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1948年初,他曾在彰武打攻坚战的时候,被一颗炮弹近距离炸伤,昏迷达半年之久。
安治生
北大荒农垦集团 荣军农场职工
迷糊完了,我就问那护士,我说雪多深了,她说哪来雪了,山花都开了,我给你抬出去,找两个担架给我抬出去,那小黄花都开了,五六个月呀,啥也不知道。
对安治生等人来说,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在哪里都一样。即便脱下军装垦荒务农,也抹不去军人曾经的骄傲与荣耀。
03
1948年2月,北安县开办了拖拉机手培训班,在前来报名的学员中,却有一位被拒之门外。
梁军
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训练班的说,咱们不收女学员,这不是女孩子干的,抹一脸油抹一身油哪能干这个。这活力气也挺大的,回去吧。
被训练班拒收的女学员名叫梁军,1947年,一部电影改变了她的一生。
梁军
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看的那个苏联电影叫《巾帼英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安格里娜和平环境时候开着拖拉机种地,战争年代开着坦克和敌人做战斗。那时候我就挺受感动,中国妇女要像苏联妇女那样多好,将来我也开拖拉机。
在梁军的不懈坚持下,她作为唯一的女学员留在了北安拖拉机手训练班,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一辆辆“铁牛”奔驰在北大荒的沃野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人民军队的到来,这片黑色沃土迎来了新生,开始演绎惊人的巨变。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