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
是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连接纽带。
近日,
百岁中大学子李燧雄老人
在2023年韶关市“5·18国际博物馆日”
主会场活动现场,
向韶关市博物馆捐赠了
一件特殊的“收藏品”——
自己保存了79年之久的
1944年国立中山大学
工学院毕业证书。
“我今年已经101岁了。
80多年前,
我在韶关坪石中山大学读书,
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
李老一开口就引起了
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目前这张毕业证书,
是韶关仅有的一张
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的
毕业证书!
李燧雄老人部分成绩单、
一些照片以及老物件。
李燧雄老人的大学时期
是在坪石完成。
陪同老人前来的儿子李宝洵说,
这些老物件
见证了当时那段烽火岁月。
李燧雄之子 李宝洵
当时他们怀着读书报国的坚定信念,冲破日本巡逻艇的封锁,不远几百里来到相对比较偏远的韶关坪石三星坪。他们住的是茅草房,晚上点的是柴油灯,唯一的娱乐就是听当时马思聪老师用小提琴演奏爱国乐曲。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同学们受到了历练,让他们迅速地成长。
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等
华南高校的教育先师
心怀国家为存续教育火种,
一路从云南烽火逆行,
回迁粤北,艰苦办学,
韶关一度成为华南教育绵延之地,
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英才。
↓点击下图回望那段历史
这一次,
老人带着珍贵的史料三返韶关,
并将它们无偿捐赠给市博物馆,
让史料发挥最大历史价值。
李燧雄之子 李宝洵
希望把当年学子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传承下来 ,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传承老一辈的传统,把满腔爱国思想化成实际行动。
市博物馆副馆长罗伟德表示,
这几年博物馆在征集
革命战争时期,
能够反映韶关革命历史的文物、
老照片、文物等,
征集当代各个历史时期中的见证物,
反映韶关历史变化、
社会变迁的老物件,
比如韶关自己生产的收音机、电视机等,
让广大市民了解市民、认识韶关。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