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博物馆”究竟有几家?号称“中国律师博物馆”合适吗?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属于非常严谨和严肃的场所。近期,有观众向零距离栏目反映,在南京熙南里街区,开设了一家“镜见律师博物馆”。这位观众曾刷到过一个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自称是“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根据该公众号4月5日发送的内容,中国律师行业唯一一家获文物局批复的行业博物馆是中国律师博物馆,位于北京。近期,零距离记者也来到这家“镜见律师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博物馆是在2018年开始筹建的,并且于2020年9月份取得了相关手续,是一家非国有性质的博物馆。该工作人员还叫来博物馆负责人,负责人拿出了申报博物馆时的各种文书,包括由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律师博物馆登记证书,以及江苏省文物局的博物馆备案确认书等。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自家律师博物馆有不少珍贵资料,民国时期南京有一位名为王炳钧的大律师,馆内部分资料就来自于他儿子的捐赠。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说法,该负责人还向零距离记者引荐了捐赠藏品的王老先生。根据王正铨老先生的说法,自己年事已高,不如把这些资料捐给博物馆,连同家中整理出来的资料,一共捐赠了333件。从各种手续流程来看,南京的这家律师博物馆显然是正规。那北京的那家所谓的“中国律师博物馆”又有什么渊源?为什么成了全国唯一的律师博物馆?虽然北京这家博物馆用“中国”两字来冠名,但在北京市文物局官网上,并未查询到“中国律师博物馆”,如果用关键字“律师博物馆”进行搜索,最终查询到了北京法和律师博物馆,这也正是公众号中所宣称的“中国律师博物馆”,由一家名为瀛和律政(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于2022年4月在北京市文物局完成备案,备案时间晚于南京的律师博物馆一年半时间。今年四月底,对于这家博物馆的命名,零距离记者咨询了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法和律师博物馆作为一家非国有的博物馆,用“中国”为名的确不合适,并且也不可能通过备案,会将相关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如果博物馆对外的名称和注册备案的名称不相符,可以要求对方整改。该工作人员也表示“五一”假期后可以咨询处理结果。近期,零距离记者再次查看北京法和律师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之前的公众号推文依然显示:“中国律师博物馆于2021年12月4日落成,位于北京国际饭店3层,是一个常设的、专题性的博物馆”。零距离记者再次致电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了解,“中国律师博物馆”的门头是由知名人士题写,如果该馆将其作为藏品无可厚非,但是不得作为馆名对外宣传。并且公众号中有一篇发表于4月13日的文章,其中显示该博物馆还在以研讨会的形式,以公益的名义进行募捐,公益捐赠为980元每人,捐赠项目为中国律师博物馆公益项目,与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合作。文中表示,所有报名参会嘉宾将成为“中国律师博物馆”的共建者,并获得基金会颁发的捐赠证书。研讨会的时间为5月14日。这家所谓的 “中国律师博物馆”很容易给公众带来误会,究竟又该如何整改?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