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男子欠银行一万多 却被公示欠款59万多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司法公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一个人是否存在被执行行为的记录,即执行公告。
最近,有中山街坊向我们报料,说他因一笔信用贷款业务欠费被银行告上法庭,终审判决他要清偿金额一万多元。
但奇怪的是,明明只是欠了一万多,网上公示的执行标的却是几十万。怎么回事呢?
(2023年4月18日报道)
中山街坊 阿华
我希望法院方面
公布事实的真相
不能夸大公示我的执行标的
欠债是要还钱
但法院不能夸大我的债务
阿华介绍,他在中山经营小生意,2017年向当地某银行贷了一笔钱。2022年,因资金出现问题,他未能及时还贷,被银行告上了法院。
2022年10月21日,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阿华需向涉事银行清偿本金、利息等费用14000多元。
阿华说,他对法院的判决并无异议,但上个月,他收到的一则信息让他有点懵。
APP动态弹出一则相关我的判决信息
我就打开信息看
内容显示我有一个
执行标的59万多元的案子
然后我就上了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上面确实有我的一宗
法院判决执行公示
公示执行标的确实跟APP平台
弹出的金额一致
欠债一万多元,为何上网公开后,却变成了59万多元呢?阿华联系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对方竟让他“无需理会”。
法院那边说59万多元
不是我一个人的欠款
是十几个人加在一起的总额
法官让我无需理会
网上公示的执行标的
让我还掉自己的就行了
但阿华认为,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一个人是否存在被执行行为的记录,他不愿无端端成为了一个“欠债几十万不还”的人。
法院是公平 公正的平台
一人做事一人当
你不能把别人的过错
也挂在一人名下
记者联系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一名负责人表示,经咨询办案部门了解到,2022年涉事银行以信用卡纠纷起诉了一批人,法院对相关联案件进行并案审理,因有多人在法院判决后未履行清偿,所以对相关案件进行上网公示。前段时间,法院方面收到当事人的反馈后,已对情况进行了核实。
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 林主任
经核实发现有多人未履行清偿债务
执行公开网显示的
多人合并执行标的(金额)比较大
你们(记者)向法院反馈相关信息后
我将情况反映给办案部门
他们对内容进行核实
目前已经对公示系统进行修整
对当事人反馈执行标的进行修正
律师表示,如今,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或者商业伙伴在进行合作之前,都会通过一些公开渠道,对相关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如果个人在官方渠道公示的信息与实际内容出现偏差,有可能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律师 陈俏丹
如果说法院确实是得到授权
可以把同一个申请执行人名下的
一些执行案件归在
一个案件中来立案执行
程序可能没有问题
但是我个人认为
即便合在一个案件中来立案
但是具体落实到个人的被执行人信息
其公示的信息应当与其实际欠款金额
要相对应 相匹配
如果把所有人的总额累计作为
个别当事人的公示执行金额
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
律师建议,如果案件当事人对公示信息存有异议,可以通过法院信访部门或12368热线进行反馈申诉。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