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只有执著的人才能成功。这句话很适合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为了儿时一个见闻,不惜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实验,终于得偿所愿。
2月中旬,一场大雪覆盖了云阳县龙坝镇云峰山,这片云阳海拔最高的山地。气温陡降至零下几度,雪花在山风助力下吹打在裸露的皮肤上,会感到刺骨的冰冷。而老板张成生却组织起当地农民工,踩着冰凝滑溜的山路,冒雪上山干活儿。
顶着风雪、忍着严寒,大家却满是热情并无埋怨。说起老板张成生还赞不绝口:信得过;对民工非常好;不拖欠工资;态度好;身份矮。
不光是不拖欠工资,老板还教技术、传帮带,让大家都成为行家能手。现在村民个个都是师傅了!
张成生在这高山顶上搞的到底是什么项目呢?野生天麻中的优质品种——乌天麻。乌天麻生长在海拔1700米左右,在大雪封山之前,让树叶覆盖到乌天麻上,这样防冻。云阳的云峰山非常适合乌天麻生长。
天麻是中医常用药,主要用它的根茎入药,具有镇痛安神、抗惊厥的作用。而乌天麻由于野生分布少,极难人工培育,但是有效成分高,价格也高于其它类型的天麻,属于天麻中的上品。在重庆云阳海拔最高的大山里,张成生不仅成功培育出优良的乌天麻,更是在这方圆五千亩的山地上,种满了精品乌天麻。
张成生当初创业时,却被村民们嘲笑:乌天麻怎么可能人工种植得出来?乌天麻在云阳当地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
九岁时,张成生与爷爷赶集卖背篼,第一次见识了乌天麻!爷爷的背篼一个卖1块2角钱,可能几周都卖不掉,旁边的叔叔阿姨卖乌天麻,很小很小一个卖1块2,卖得很快,感觉对方购买的时候还很高兴。别人还逗他:天麻又会飞,又会跑,晚上还会发光,运气不好找不到, 如果找到了,治头晕眼花相当好。
这个神奇的植物给张成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他与乌天麻四十余年的缘分。
从9岁第一次偶遇乌天麻之后,张成生一有空就跑到云阳的大山里到处寻找,想亲自看看野生乌天麻是什么样子。没想到这一找就是三年。
这棵树对张成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棵树。12岁时,他终于在云峰山上采到了第一窝乌天麻,为了增加动力和记忆点,就在这个地方,种了一颗厚朴树以作纪念。
人生第一窝自己找到的乌天麻,张成生选择送给患有风湿病的亲戚,在目睹乌天麻缓解了亲人病痛之后,张成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个神奇的植物。
高中毕业之后,张成生打过工、受过骗、后来跟着哥哥跑中药材生意,慢慢成家立业,站稳脚跟。当时看到乌天麻在中药材市场依然供不应求的状况,让张成生决定回到云阳大山中,1999年,他租下云峰山一千亩山地,开始尝试人工培育乌天麻。
为了研究乌天麻,张成生在这个山上有野生乌天麻的地方搭了很多个茅草棚,直到今天,妻子说起这段往事,都满含心酸:茅草棚就像个窝,别人说的狗窝那种,一上去就是十天八天才回来,换了衣服又上去,前几年那里就是他的家。
毫无理论基础,也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高中学历的张成生用了10年时间,一步步研究乌天麻的生长习性。知道乌天麻喜欢长在阴凉湿润的树下,他力排众议,在山上种满了需要二、三十年才能长大的厚朴树。
当时一听厚朴树要二十年、三十年才能长成森林,反对的人确实很多,但张成生想:一旦厚朴树长成森林,就像水井的水常年能不断地流出,这样的付出值得。
如今,厚朴树都已成林,每年冬天落下的叶子保护着乌天麻顺利过冬,张成生的乌天麻种植基地也已发展到5000亩,年产优质乌天麻180吨。
张成生的乌天麻产业,也发展成为种植、加工生产、培训、餐饮等一系列产业链,产品不仅有药用乌天麻切片干品,还有乌天麻保健酒,乌天麻宴席等等。
十年培育,十年研发,张成生用一己之力,将曾经神秘莫测的乌天麻变成了保健品产业链。在张成生看来,产品的质量来自于自己几十年的执着,从始至终保持的诚信。
张成生成功了,他说他只是想把云阳大山里的宝贝介绍给所有人,一说起乌天麻,张成生一定是口若悬河,他的渝峰乌天麻也已经成为云阳的明星产品,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他的博物馆看看。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袁梦 李飞 编辑 何桥 向彦)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