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再度发文
呼吁强制标注106短信发送者实名
让“李鬼”“李逵”一目了然
为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
106短信成为坑害消费者的工具
2月28日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
针对106垃圾短信监督调查报告
指出
106短信平台
已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
传统短信通过互联网技术升级后
106短信成为坑害消费者的工具
▲以消费者反映较多的标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贷款类短信为例,竟然没有一条是真的。
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可从短信直接跳转相关网站
而这样的技术被不法商家使用
成为引诱消费者掉入陷阱的利器
消费者吐槽➘
因106钓鱼短信手机中病毒
监督调查发布后
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共鸣
不少消费者表示
上过106钓鱼短信的当
有的被骗取了个人信息;
有的被短信钓鱼“积分换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
还有的手机中了木马病毒......
网友吐槽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数据显示,面对暗藏坑害消费者的陷阱和黑洞的大量106垃圾短信:
21%的消费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17%的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应该加强审核;
12%的消费者表示会屏蔽所有106短信或关键词屏蔽;
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发送者真实名称。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
强制106短信发送者标注实名
据媒体报道,通过相关部门的持续不断的整治,垃圾短信用户投诉量降至历史最低。工信部在“关于垃圾短信治理的提案”的答复也提出,针对商业营销短信跨行业、环节多、溯源难等情况,工信部积极推动建立协同监管治理机制。三大运营商针对垃圾短信公布了举报途径,也开发了相关拦截系统。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在网上有很多帖子教消费者如何通过调整手机设置,把106号段的短信或者带有“贷款”“积分”等关键词的短信关进“小黑屋”。
但事实上,消费者很难屏蔽106短信。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通知、网站的验证码等大量正规的信息都是通过106短信发送的,这些信息对工作生活十分必要。上海市消保委每年接到的很多关于“积分清零”的投诉,消费者称商家没有提前告知,实际上商家通过106短信向消费者进行了提示,而这些短信因为手机设置被屏蔽。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106短信乱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须引起相关部门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面对106短信整治不易屏蔽更难的现状,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在推行实名制方面要求严格措施有力,广大消费者都是有感受的。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
📲 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如果“李鬼”“李逵”一目了然,消费者在收到短信时大致就能判断真假,避开消费陷阱。
📲 工信部制定出台部门规章,要求在106短信内容中强制标注发送者实名,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