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合肥市政务区国际花都小区的居民向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反映,合肥合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擅自更改了其家中天然气气费结算方式,由先用气后收费变更为预收费,并且不预付就直接停气。此情况发生在燃气公司以气表老化为由,要求业主集中更换燃气表之后。换表之前,居民并未被告知收费方式将变更,亦未重新签订天然气供用合同。2月21日,在国际花都小区内,居民刘女士向记者出示了2月2日下午物业在群内发布的“代燃气公司转发物联网表更换通知”。通知中说,以天然气为介质的燃气表,超期使用会增加发生表体密封填材及皮膜老化,机械固件损耗,表具锈蚀等故障的概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居民的用气安全,合肥燃气集团定于近日集中更换燃气表。
业主收到的更换通知,未提及收费方式变更
刘女士说,几天之后,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就上门,更换了各户的燃气表。然而,此后刘女士便隔三岔五收到燃气欠费催缴的短信,并发出断气警示。这让她一头雾水,这种情况之前从未发生过,“每次抄表之后我家都是及时交费的”。刘女士在小区里打听,发现很多邻居都遇到同样情况。居民们询问才得知,换过燃气表之后,气费收取方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抄表员每两月一次上门抄表后缴费,而是必须预交费才可以使用燃气。
居民们有点懵:为何没人提前告知?开户时签订的合同不算数了么?
用户收到的欠费提醒短信
刘女士说,无论是物业转发的换表通知,还是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换表时,均未提及收费方式变更事宜,只是说燃气表老化需更换。 “安装的时候我还咨询了安装师傅新更换的燃气表与旧表有何区别,说都不变,就是为了节省抄表员工作量。”刘女士说,她和邻居们都认为,更换收费方式,应当提前与用户沟通,征求居民意见,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再进行更换。居民张先生也说,从始至终他们仅收到了物业发布的更换燃气表的通知,合燃华润燃气并未给出任何书面或电子形式的收费方式改变通知。
“现在业主群里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所有的住户都是换了表才知道收费方式改变了,被迫变成了预交费。有时收到欠费短信的时候刚好有事,打个岔就忘了,第二天催缴短信就又来了。”
另一位遭遇突然被停气的居民陈先生十分气愤地告诉记者,他用了十几年的燃气,每次抄表员来抄表后,他都在第一时间交费,从未拖欠过燃气费。每次看到抄表员挨家挨户地抄表很辛苦,想着换了物联网气表,抄表员少了劳累,提高了效率,“可没想到的是,我们给他提供方便了,他转身给我们添麻烦了!”
居民家中新更换的物联网燃气表
受访居民普遍反映,他们刚把前期费用缴了,随后就收到欠费短信,他们出示的最少短信提醒是欠了2.43元。陈先生说:“哪怕是每月有个信用额度也好啊,你给个10天延后期,我哪知道我要交多少钱才行啊?真是他们方便了,我们添堵了。”
居民王先生认为,目前看来,换物联网表只是方便了燃气公司收集数据,并为他们节省了人力成本,但若更改之前的付费方式,那就是对居民造成了较大不方便,“用居民的不便换来自己的方便,这有违公用事业单位的民生服务属性”。
居民李先生更是表示,燃气开户时,是签订了合同的,其中收费方式写得很清楚,两月一次抄表,之后一个月内交费,“现在燃气公司单方更改收费方式,我认为涉嫌违约”。
旧版天然气合同
记者了解到,在居民开户时与合燃华润燃气签订的《天然气供用合同》第二条用气的价格、计量及气费结算方式中指出,气费结算方式为甲方工作人员每两月抄表一次,乙方于抄表 3 日后一个月内到甲方营业服务网点或选取甲方委托的第三方代收方式交费。IC 卡式燃气表用户在使用前,应到甲方营业服务网点办理 IC卡预存款手续。带着居民的疑惑,2月21日下午,记者拨打了合燃华润燃气的热线电话。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合燃华润燃气将会全部更换为物联网表。物联网表为远传表,燃气公司在后台就可监测到居民家中用气情况。如果用气异常可以进行远程控阀,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只要更换了物联网表那就必须每天进行扣费。费用其实是一样的,也不需要再签新的供气合同,只不过以前是每天的费用累加到一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交一次。但每日扣费这样也便于居民对自家用气费用的控制。物联网表具有自动关阀功能,如果账户没有钱欠费时间到了的话,它就会自动关阀,就不能用了。”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收费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费用并未产生任何变化。当记者询问更换新表的同时也会更换收费方式一事是否会告知居民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师傅在换表的时候,每一户都会拍照留存并给予说明书和宣传册。上面都是有写怎么交费,怎么使用的。如果没有收到,师傅没有解释到位的话可以拨打集团热线电话,工作人员帮居民登记,转给现场师傅,与居民取得联系。”对此,居民刘女士说,“所谓取得联系就是现在告诉我,燃气公司要预付交费了”。燃气公司来换表时,的确让她在一个类似宣传单上签了字,但没有告诉她是调整交费方式用的,她以为就是一个正常的施工确认单。她认为,燃气公司完全是利用换表之名,行强迫预付费之实。2月22日上午,记者前往了位于合作化南路的合燃华润燃气营业大厅了解情况,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最新的《天然气使用合同》,与旧版合同相比,气费结算方式一栏新增了一项:物联网燃气表用户应通过甲方营业服务网点或通过合肥燃气集团微信公众号缴存费用。在使用过程中,乙方应关注表中余额以避免因表中余额用完而导致自动停气。
新版天然气合同
“更换新表不需要重复签(合同),不影响使用。交费方式还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是先预存,可以一次多交一点。”该工作人员表示,物联网燃气表用户可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查看余额,及时缴费。欠费后他们将会发短信提醒用户尽快缴纳,避免出现停气现象。燃气公司在更换燃气表时在未通知用户的情况下擅自更改收费方式是否违反约定?带着疑问,记者咨询了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王海波律师与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范银萍律师。 “我个人理解,合同签订后,采取的是先消费后支付行为。现在再要求进行变更,应和用户进行协商,否则(就是)擅自变更收费方式。”王律师表示,如果燃气公司在开户之初就规定了必须先付后用,用户在开户时就等于默认了该条款。但如开户协议有约定应当遵从约定。如无约定的话,但后面的交易习惯是先消费,后结算支付。这种情况下,按照交易习惯来。如无业主同意,不应擅自改变。未通知,也未征得用户同意,擅自更改收费方式,属于违反约定。范律师也表示,“双方要提前沟通并确认更改收费方式,如果未经用户同意,已违反了合同约定”。采访中,不少居民表露了他们的无奈,合肥仅此一家居民供气公司,他们真是停了气,居民就得乖乖地缴费,“对这样强买强卖行径,老百姓只能被迫接受。希望政府来管管他们,更希望能像合肥供电、合肥供水公司那样先使用后交费。毕竟水电气涉及民生,合肥燃气公司的做法完全与省委、省政府提出暖民心行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与他们公司的‘让用户办顺心事用放心气’的服务宗旨相违背。”
直接停气真的好吗?
燃气公司为了节省抄表员工作量,更换“物联网”燃气表。这个事你一说,有着朴素同理心的老百姓都能理解,抄表员也是人,跑上跑下不容易。同时,更换“物联网表”,燃气公司对用户每天的用气数据可以精确到点,管理更精细了。但是,合肥居民的燃气大数据应该怎么用?燃气公司理应运用这些大数据,更好地宏观调控,查漏补缺,让服务更上一层楼。现在,燃气公司拿到这些大数据后,因为数据精确了,改变付费方式,从“先用后付”变为“预付费”。燃气公司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机制的转换,站在燃气公司角度来看,是“利好”,可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生活习惯却要发生变化。燃气和水、电一样,都事关民生。如果工作一忙忘了“预付费”,就要被“断气”。体验可能并不那么好,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今连物业公司都不得以停气停水停电的方式来收取物业费,作为一个公用事业单位,采取粗暴的停气方式逼迫居民预付费,是否涉嫌强制性收费呢?“真心实干暖民心”。涉及民生的事情,还是要考虑妥当,催缴欠费有很多方法。物联网汇总的“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一件利器,背后藏着用户的“信用”,应该用好“大数据”,粗放一刀切,然后“短信轰炸”,甚至直接停气,群众就会有意见。既然换表自愿的。那么换表带来的一切变化,用户都有知情权。这个知情权,燃气公司要有充分的资源来保障。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直要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居民糊里糊涂接受“新要求”,不接受就停气,不符合运用公共资源大数据的初衷,更不太“暖民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