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地方,一些物品,总能让你与过去不期而遇。
扎什伦布
01
在拉萨的小昭寺,至今还保留着文成公主的手印和文成公主曾使用过的炉灶。经过了一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寄托着当地民众对文成公主的敬仰和怀念。
在藏语中,小昭寺名为“嘉达惹姆钦祖拉康”,意为“汉式小昭寺”。这里曾是一座汉式风格建筑。汉式釉瓦屋顶,斑斓多彩,翅角飞檐,十分壮丽。
李德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副总干事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很多文明成果,好比说小昭寺的修建,是按照我们内地宫殿的形式来建造的。另外像内地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像《毛诗》、《礼记》这些思想都传到了西藏。那么对于西藏的文化,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扎什伦布
02
这件王侯文鸟兽纹织锦来自于1800年前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个神秘墓葬。这种经线显花结构是典型的中原内地从商周以来的纺织技术,上面的“王侯”字样清晰可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依次排开。这是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星宿信仰。
图:王侯文鸟兽纹织锦 西藏阿里故如甲墓出土
伴随着这件织锦的还有一些残存的茶叶。或许在更早的时候,青藏高原就开始了与中原的丝茶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
图:茶叶 西藏阿里故如甲
仝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从考古层面来讲,我们最近这些年的发现把中原地区跟西藏地区的联系直接推测到距今1800年前,西藏阿里地区跟中原内地建立了联系。而且这也发现丝绸并不是其中唯一的,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很有可能来自中国西南地区或者长江上游地区的茶叶。
扎什伦布
03
“唐卡”一词来源于藏文音译,也叫“唐嘎”、“唐喀”,意思是卷轴画,是藏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 研究馆员
唐卡在十五世纪以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它的题材,它的布局,它的装饰元素,它的装裱形式,都发生了系列的、持续的变化。这种变化跟汉藏之间的密切交流是密不可分的。这幅《四世班禅》唐卡是唐卡画师曲英嘉措一件珍贵的作品。画风独特、线条简洁,经过时间的洗练更透露出历史的质感与光芒。
十七世纪,新勉唐画派的创始人曲英嘉措就是扎什伦布寺的僧人。
当增扎西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西藏文化博物馆 研究员
曲英嘉措的绘画,就是新勉唐派的绘画,吸收了中原的风格元素以外,还吸收了一些中原的写实技法。尤其是表现人物的时候,把四世班禅的精神面貌、五官、衣着,表现得非常惟妙惟肖。扎什伦布
04
公元1772年,扎什伦布寺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道圣旨,谕旨曰:朕建造佛殿,欲于彼地制作无量寿佛像,由班禅额尔德尼安排新造同一类别的五十六尊扎什琍玛无量寿佛像。
“扎什琍玛”,是指西藏日喀则地区以扎什伦布寺为核心铸造的佛像系列。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 研究馆员
根据档案记载,当时乾隆皇帝除了定做以外,还专门赏赐了一批珠宝。然后班禅用这个珠宝镶嵌在佛像身上,比如说钻石,还有一些很独特的颜色的镶嵌,这都不是扎什琍玛造像所常见的那种镶嵌。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它实际上是宫廷和扎什吉彩作坊共同完成的一批作品。
可见,这批珍贵的无量寿佛像不仅仅由班禅制作,更是融合了乾隆皇帝个人审美及宫廷财力支持的定制品,是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扎什伦布
05
清朝前中期,六世班禅进京朝觐乾隆皇帝的历史故事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六世班禅进京朝觐也为祖国统一,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西唐卡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扎什伦布寺法号齐鸣,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西从扎什伦布寺启程入京朝觐。为此,乾隆特意在热河按照扎什伦布寺的样貌兴建须弥福寿之庙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
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六世班禅终于抵达承德避暑山庄。正是在这座大殿前,乾隆皇帝用藏语亲切问候了六世班禅:“喇嘛长途跋涉,必感辛劳”,六世班禅则回复道:“远叨圣恩,一路平安”。
乾隆还颁赐六世班禅玉册玉印。玉册共十块,青玉质、双面刻字,首页与末页刻双龙戏珠,用汉、藏、蒙、满四种文字书写。文中追溯了班禅转世系统的源流和六世班禅朝觐的背景,还特别提到赏赐玉印玉册是“特加殊礼”。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二,六世班禅因感染天花于北京西黄寺圆寂。乾隆皇帝十分悲伤,于西黄寺建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塔内葬六世班禅衣冠经咒等物,以志胜因。
图: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一件件文物流淌着时光,烙上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文化印记,凝聚了联结汉藏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的璀璨历史。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