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网络流行语,叫“葫芦娃救爷爷”,说的是团队作战中,不把战斗力集中,一个一个分别与敌方主力交战,最终被各个击破的行为。这回,“葫芦娃”没去“救爷爷”,反倒是“坑”了外婆。
69岁的吴阿姨住在九龙坡滩子口,她有一个小名叫“葫芦娃”的孙子,今年才7岁多。女儿女婿在湖北上班,前段时间,为了有人照看孩子上网课,他们把“葫芦娃”送到了吴阿姨身边。去年11月20号那天,吴阿姨发现手机上出现了一笔消费记录。这让她有些纳闷:自己的手机并未绑定银行卡,也没有开通移动支付功能,这消费是怎么产生的呢?
发现“葫芦娃”闯祸之后,吴阿姨到银行打印了银行卡的历史交易明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2022年11月11号开始,一直到11月28号,“葫芦娃”用吴阿姨的手机,前前后后,总共消费了56000元,都被用来打赏网络主播和充值手机游戏。那么,吴阿姨的银行卡是如何绑定手机,并开通移动支付功能的呢?在630-第1眼记者的提示下,吴阿姨仔细回忆,“葫芦娃”很可能是在2022年11月8号那天钻了空子。
东窗事发后,“葫芦娃”被父母接去了湖北,连带消费用的手机,也一并被带走。因此,事情的更多细节,记者无从得知。采访当中,吴阿姨拿出了一本作业本,“葫芦娃”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闯祸过程。大意总结如下:为了成为网络主播的徒弟,“葫芦娃”一个劲儿地给主播“刷”各种昂贵的礼物,小朋友没有成熟的金钱观,这一刷,便停不下手了。
吴阿姨告诉记者,5万多块钱,都是亲戚给她,请她帮忙,代为照顾来重庆上大学的孩子。如今,“葫芦娃”去了湖北,吴阿姨留在重庆,颇有风中凌乱之感。如果这笔钱没法儿追回来,吴阿姨就只能自己来补上这个大“窟窿”。
记者仔细浏览了“葫芦娃”留下的消费记录,单笔交易的最高金额是2889元。56000元当中,大部分交易对象都是“快手”平台。随后,记者拨通了“快手”未成年人关怀辅导热线。热线那头,自动语音播报了如下信息。
听完这段语音,吴阿姨似乎看到了一点曙光。她表示,会向女儿女婿转达退费操作流程,希望能讨回部分钱款。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吴云龙 彭俊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