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斯诺笔下的这一“高等学府”,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虽然条件简陋,却创造了无数辉煌,培养了10余万名革命干部。超过半数的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都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
毛泽东特别重视“抗大”的教学,还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在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告诉同学们“政治方向有很多种”,他们要学的是“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从1937年5月开始,毛泽东为“抗大”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历时3个多月,授课110多小时。
为了上好哲学课,毛泽东在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常说,共产党人最讲究“认真”二字。
为了准备上课,毛泽东常常要用几天几夜的时间精心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著作,并写下了几万字的批注。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很多人认为辩证法唯物论“深奥难懂”“一般人没有学会的可能”。
为了使学员能够听懂、接受哲学,毛泽东讲课时语言幽默,简洁明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回忆他在“抗大”讲课时的情形:“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
例如,在讲《实践论》时,他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的例子,来说明要获得真知,就得参加实践的道理。
时为抗大学员 王仲方
毛主席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他讲辩证法没有多少名词,也没有讲什么法则,讲的是故事。
每一次毛泽东讲完大课,学员们都会很快围拢到毛泽东身边,举着各种各样的小本子,请他签名题字。学员们从他那里得到的不仅是普通的签名,还有人生的箴言。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毛泽东在“抗大”的授课就此中断。这短短几个月的授课内容,凝结为影响力广泛的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