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罗坑鳄蜥保护区有新记录!可能是一只迁徙时落单的“鸭子”
2022年9月28日,
罗坑保护区鸟类监测团队
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在进行秋冬鸟类监测时,
在一废弃池塘发现了一只“野鸭子”,
它和本地塘主小䴙䴘
(Tachybaptus ruficollis)
相向游来,互相不打扰,和谐相处,
拍到照片后辨认是斑嘴鸭
(Anas zonorhyncha),
为罗坑保护区鸟类添加了鸭科的新记录。
(廖婵韵摄)
9月30日,
罗坑保护区的管护员在巡护时,
又发现了它的身影,
休息了两天还没走,
监测团队猜测有可能是迁徙时落单了。
(王文婷摄)
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是中国家鸭的祖先之一,体长58~63厘米,整体深褐色,脸至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褐色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暗淡。主要辨别特征是:嘴黑而嘴端黄且在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不同亚种翼镜为金属蓝色或金属绿色。中国亚种zonorhyncha繁殖于中国东部,冬季迁徙至长江以南,有过颊的深色纹,体羽更黑,且翼镜为金属蓝色。而亚种haringtoni留鸟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北部的缅甸和老挝,国内见于西藏南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广东、香港、澳门,翼镜为金属绿色,后缘多白色,因其与中国亚种zonorhyncha在形态、迁徙习性和分子上有所区别,现多数的观念将其与中国亚种之间按不同种对待,并将斑嘴鸭的中文名保留给中国亚种zonorhyncha,而把曾被置于斑嘴鸭下的亚种haringtoni更名为印缅斑嘴鸭(Anas peocilorhyncha)。(主要辨别特征)
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也会出现在沿海和农田地带,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与其他鸭类混群,主要食物为水生植物的叶、嫩芽、茎、根和松藻、浮藻等水生藻类,以及草籽和种子。此外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主要辨别特征)

秋分过后,
候鸟新一轮的迁徙季也悄然到来,
如果大家遇到落单受伤的鸟,
及时联系当地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助。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精品导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