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底,方志敏不幸被俘。自被俘之日起,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方志敏显示出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
在昏暗的牢狱中,方志敏写下自传,真实记录了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什么要革命,如何加入共产党,直至被俘的战斗经历。
“一九一九年,全国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所提出的亡国二十一条的运动。爱国运动,波及到弋阳时,我是最爱国的一分子。”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1919年秋天,20岁的方志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就在方志敏潜心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时,他收到了一份来自上海的《先驱》报。《先驱》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志敏的未来之路。他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果断地奔赴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
1922年8月2日,抵达上海不久的方志敏经俞秀松、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方志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方志敏也不例外,他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七个执行委员之一,出任农民部部长。
在这座马氏宗祠,方志敏主持了红十军建军大会。红十军建军后,扩展苏区,屡建奇功。
1932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决定将赣东北省改称为闽浙赣省,方志敏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苏区横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4省边区,有52个县,根据地中心人口达百万。
1934年11月,按照中革军委的电报指示,红十军与从瑞金来的红七军团合并组建为红十军团,继续执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任。
这是红十军团深入敌军战略重地前途难测的行动,40天后,部队遭到很大损失,不得不重返赣东北。就在回撤途中,在闽浙赣边的开化、德兴两县境内,红十军团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割断”。方志敏果断命令粟裕率先头部队800余人继续前进,自己仅带十余名警卫人员寻找被围困的红十军团主力。
1935年1月29日凌晨,寒风凛凛、雪花疯狂地咆哮着,打在脸上如同针扎般,很多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了知觉。陷于绝境、七天未食的方志敏晕倒在玉山、德兴两县交界的怀玉山一棵木梓树下,被搜山的两个国民党军士兵发现。
方小勇 方志敏之孙:
国民党兵就拿着手榴弹威胁他,一定要把钱交出来,他很嗤之以鼻,他说我们是共产党的官,我不是你国民党的官,我身上没有钱。
方志敏把囚室当书室,拖着虚弱的身体笔耕不辍,用生命与心血凝结成串串文字。为“掩人耳目”,方志敏的桌上常摆着一篇公开的文稿,而真正要写的则放在下面。在入狱的100多天里,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十多篇文章,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8月6日,方志敏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走向刑场,慷慨赴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方志敏真正履行了“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铮铮誓言。
12月14日,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办的《救国时报》发表方志敏用米汤誊写的密写稿《我们临死以前的话》。1936年1月29日,《救国时报》把《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以《方志敏烈士遗嘱》为题再次刊载。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固无所怨,更无所惧。”“苏维埃的制度将代替国民党的制度,而将中国从最后崩溃中挽救出来。”字里行间饱含着方志敏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和坚守,在他生命最后时光里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大爱。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