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南海子的平静被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作为麋鹿回归的第一个落脚点,工人们开始为即将归来的麋鹿营建新家。
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猎苑所在地,历史上的南海子原本是典型的湿地环境,为明代“燕京十景”之一。
然而,1985年的南海子,很多海子已经干涸,选定的麋鹿苑新址是一个苗圃,旁边就是一个大型养猪场,一条散发着臭气的污水河,流过规划的麋鹿苑核心区。
为了及时将养猪场迁出,专家们找到南郊农场党委帮忙,一方面指派多名干部,分头动员养殖户;另一方面,向上级请求紧急调拨建设资金,占地60亩的养猪场终于及时迁出。
1985年8月24日,从英国运回的22头麋鹿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个在国内消失了80多年的物种,结束了漂泊海外的流浪生涯。
图:迎接麋鹿回归
麋鹿回到南海子之后,专家组搜集之前几家动物园繁育失败的案例,并与英方专家交流,最后发现,麋鹿只适合大群散养,而不适合圈养。
图:回归麋鹿抵达麋鹿苑
南海子虽然是个比较理想的地点,但麋鹿食性狭窄,保护区的面积过小就可能导致食物不足,麋鹿随时可能面临断粮的危险。
为了解决食物问题,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植被类型,种上数十种草,供麋鹿一年四季食用。
图:建苑初期,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核心区生态状况。
由于南海子地势低洼,很多附近的村子将南海子当作垃圾填埋场,一旦麋鹿误食填埋场飞过来的塑料垃圾,就可能因为无法消化而面临生命危险。
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治理南城环境的改造工程相继展开,麋鹿苑周边环境终于有了彻底的改观。
图:改造后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每年5月下旬,成年麋鹿开始进入发情期。
在麋鹿的王国里,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只有鹿王才拥有唯一的交配权。在这个时期,会有青年雄鹿挑战鹿王。这注定是一场血腥而残酷的竞争。
图:鹿王争霸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 白加德:
尽管在鹿王斗争中有损耗,有损伤,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基因淘汰的过程,就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我们要遵从这种规律。
在自然环境中,怀孕的母鹿会远离群体,躲到安静的角落待产。为了改善麋鹿的生产环境,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 刘艳菊:
我们建成这种篱笆,然后在篱笆里头或者篱笆周边种上一些植被,做成一个很好的掩体,生完了以后,把小鹿藏到那里头去。
图:为麋鹿生宝宝打造掩体
1987年4月,10只身带白花斑、体呈橘红色的小麋鹿乖巧地跟着母亲走出深草区,南海子麋鹿苑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麋鹿宝宝。
图:小麋鹿
麋鹿的幸福很大程度上还要感谢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玛雅。
1984年,当中国政府决定要从英国引进麇鹿时,玛雅被邀请前往中国,考察麋鹿生活环境。
此后,玛雅干脆定居北京,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多年,直到2016年在中国去世。玛雅女士的一生,为中英之间的麋鹿保护合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图:玛雅女士
1995年后,永定河断流,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湿地面积急剧缩小,麋鹿的饮水、觅食都出现了困难。麋鹿苑湿地恢复工程由此启动。
解决了水源问题,保护区的物种变得更加丰富。人们不再担心南海子麋鹿的生存问题,继而把眼光放在了下一个目标:“野生放归”、恢复自然种群。
自1998年,麋鹿苑输出的麋鹿在湖北形成第一个野生种群算起,麋鹿中心已经在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建立了38个迁地保护种群,野外种群已经达到了500多只。
图:放归自然的野生麋鹿
回归麋鹿的生存状况,还一直受到英国贝德福德公爵家族的关注,正是由于这个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麋鹿才有机会重新回到中国。
图:英国第十五世贝德福德公爵访问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麋鹿成功地回归北京南海子,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一段佳话。如今,在中国广袤的湿地上,生活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