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焕然一新的彭城广场,面对车水马龙的淮海路,朝气蓬勃的城市脉动扑面而来。谁曾想到,脚下的这片土地,埋藏着数层前世的古城,浓缩了城市的荣辱兴衰。
博物馆的遗址展示区域
彭城广场地处徐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堪称“徐州原点”,是徐州市重要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生活广场,也是经过考古证实的春秋、两汉、唐、明、清等徐州古城遗址的富藏区、是现代人了解徐州历史的一个窗口。
流水带不走光阴的故事。撰写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布展大纲的陈浩告诉记者,从1930年到2020年的90年间,徐州有关城下城的重要发现达30次,特别是近年来在市中心商圈高层楼宇的地基建设中,城下城遗址频频现身——
博物馆的遗址展示区域
彭城广场初建于1988年,建成后的广场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260余米,是当年18项徐州城建重点工程之一。1998年,彭城广场再次进行大规模改造,在主广场建有一座球体的花岗岩雕塑,这就是徐州市零公里标志,寓意着徐州人民从这里起步,继古开今,再创辉煌。2022年7月1日,彭城广场复绿工程竣工后,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提升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人文功能,服务市民。
在彭城广场的南端,顺楼梯下到负一层,数扇高大的带着金色铺首的红漆大门内,便是珍藏着徐州两千年城市发展印迹的城下城遗址博物馆。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部署、徐州地铁集团投资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徐州地铁公司资源开发分公司总经理于飞介绍,“遗址博物馆位于徐州老城南北历史文脉轴上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妥善保护和展示好徐州古城地下蕴含的丰富历史文物和城市遗址的重要角色。”
从2020年4月至11月,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新发现不断。
城下城遗址出土的房基
“从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发掘情况看,该处房址为明代徐州城内居民建筑遗存,有铁匠铺、磨坊及灶台等生活设施,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及生活器具。与此同时,位于彭城广场东北的文庙街区考古工地,清理出道路、河道、桥址、码头、窑址等100余处。”徐州博物馆文庙考古工地队长王庆光说,“这些遗存,为城市文脉留下了原始物证,为建设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和物质基础。”
苏宁广场出土的明代古碑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集体记忆,续写着城市的编年史。”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表示,“近些年,徐州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优势,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文脉,擦亮了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
过去4年间,考古人员在城市心脏埋头深耕,博物馆的建设者们在保护原址的基础上破除艰难,将博物馆由原预留面积1200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3700平方米。
即将亮相的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重点展示了在此发掘的遗址原貌,包括院落4座、房基14间、路面遗存2处、水井1处、灶台遗存1处等,在遗址区东部还展示了近千平方米已探明的未考古区域,有待日后边展陈边开发。
城下城遗址出土的房基
“湮没的古城”“尘封的遗迹”“叠城的秘密”……在博物馆门厅、序厅中展示的图片、实物和视频,犹如一部徐州历史的大书。沿斜坡上行来到遗址考古大厅,通过架设于考古探方上的透明玻璃长廊,即可“走进”被时间定格的一幕幕历史场景之中,于徐州“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前,一眼望千年,一馆览万象。
从遗址考古厅穿过下沉广场,不觉间又回到了地面。站在彭城广场边角远观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全貌,博物馆的壳体缓坡屋面与广场的标高顺接,形成博物馆北端顶部微微翘起的建筑景观,形象地表达了将千年古城从广场地面掀起盖头向后人展示的创意。
立于“徐州原点”,
眼前的徐州最高楼苏宁大厦耸向蓝天,
背后的遗址博物馆深入城腹。
在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中,
包容开放的徐州正以昂扬步态,
一路向未来。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