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质量报告》2022年6月19日
皮肤是我们人体的天然屏障,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而文身很有可能会降低皮肤抵抗力。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的店家用的文身染料含有重金属,用的针头是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更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最近几年,文身有低龄化的趋势,有的未成年人觉得好奇,觉得很酷,一时冲动就去文身,没想到文身时很痛苦。后悔了,想洗掉文身也很痛苦。
在北京市的一家文身店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一名女孩文身。
文身又叫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从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永久性图案或花纹。由于文身对皮肤是创伤性的,因此文身者痛感往往十分强烈。这名女孩透露,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文身,第一次文身只有16岁。
这名女孩还是一名在校学生,自称今年已经19岁了。不过文身店并没有查验身份证或学生证,她的真实年龄我们无从知晓。
由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文身店负责人担心被未成年的家人举报投诉,文身前一般都要求文身者口头承诺年满18周岁,但并没有查验相关年龄证明。也就是说,只要文身者自称年满18岁,就可以文身。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记者对北京市近10家文身店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文身店对未成年人文身根本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名学生自称今年18岁,已经高三了。
由于文身店自始至终没有查验该学生的相关身份证明,记者也无法对他的真实年龄进行核实。
一些未成年人认为文身很有个性,很酷,好玩儿,因此一时冲动就选择了文身,文身低龄化现象令人担忧。
目前文身主要是通过电机以高频针将有墨的针头刺入皮肤,留下图案、颜色。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文身店使用的针头来路不明。染料的外包装虽然有英文标识,但厂名和产地都没有标注。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进口产品必须有中文标识。这些染料既没有厂名厂址,也没有标明产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专家介绍,文身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针头,不但容易造成皮肤感染,还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一些劣质文身染料含有重金属,在皮肤中长期存在有致癌的风险。未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更容易受到侵害。
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张岩崑:因为文身的过程中,它会有针刺这个步骤,如果这个针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消毒,那么是有可能作为一个传染疾病的。比如说乙肝,HIV这些传染病其实是可以通过文身来进行传染的。文身过程中会把染料放到皮肤的里面,这个染料是有可能造成皮肤的过敏反应,而且这些染料它的成分其实有些是良莠不齐的,有些不好的染料里面是含有些重金属,这种重金属在皮肤长期的存在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刺激,可能有致癌的风险。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未成年人因心智欠成熟,文身后往往后悔莫及。同时成年后参加工作,有的单位要求员工不能有文身,他们只能选择把文身清洗掉。
这名女孩就是工作单位禁止员工文身,她才又来到文身店清洗文身的。女孩透露,幸好她当时文身的面积很小,只有手背的一小块。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图案,也需要多次清洗,而且不可能完全清除干净。
这名女孩介绍,她当初文身只花了一百块钱左右,但现在清洗文身至少需要600块钱,而且还不能彻底清除掉。与文身相比,去除文身更加痛苦。
按照《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清洗文身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开展清洗文身业务需要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文身店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只有美容美发,根本没有文身这个项目,更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也都在从事文身和清洗文身等项目。
文身店 工作人员:任何一家文身店没有正规的文身的营业执照,因为文身行业属于中间漂流的一个职业,任何部门管不了文身,因为这个东西国家不支持你也不赞同你。
这些所谓的文身店其实就是美容美发店,同样开展文身和清洗文身项目,美容美发师也是所谓的文身师。这家宠物店工作人员也在从事文身和清洗文身的业务。
目前我国对文身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存在监管空白。同时从业人员也十分复杂,经营场所对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员开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文身机构为了诱导未成年人文身,声称文身可以轻易清洗掉。但文身是一种有创行为,很难完全清除,同时还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
文身一般需要几百至几千元不等,而清除文身的价格却需要几千甚至几万元。如果文身面积比较大,甚至需要几十万元才能清除,费用高昂。正规医院常用的激光清除法,累计需要清除4—5次,每次间隔3个月,总体清除周期在1年以上。清除过程中存在明显痛感,痛苦程度,也是未成年人难以想象的。
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张岩崑:他可能文身的人会告诉他这个以后没事儿,你不想要就能洗掉,但是事实上一旦他想洗掉有时候是很难的,而且在洗文身的过程中也是相当痛苦。等于把文身部位的皮肤要把它磨掉或者是要切掉,这个过程本身是相对来说很痛苦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北京,全国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成年人文身的现象,浙江省江山市一家纹身店为一名不到13岁的未成年人纹身,江苏省沭阳县一家纹身店为40多名未成年人纹身。
这起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纹身公益诉讼案于2021年5月在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被告纹身馆经营者张某为40多名未成年人纹身,以及为7名未成年人洗纹身的证据。
提起公益诉讼的宿迁市人民检察院认为,禁止给未成年人纹身,正如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一样,符合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的立法原则。
检察机关还指出,张某的纹身经营具有开放性,任何接触到其经营场所的未成年人都属于潜在顾客,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利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张某向不特定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021年6月1号,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张某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并在国家级公开媒体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
专家认为,未成年人文身,可能导致效仿和排斥的双重效应。效仿效应表现在未成年人群体心智欠成熟、追求个性,群体内部会对文身行为进行学习模仿。排斥效应体现在未成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被标签化,在成长过程中也容易被主流群体排斥,个别人还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少年司法专委会主任 宋英辉:因为未成年成长过程有青春期,青春期本身就比较叛逆,叛逆过程当中如果家庭监护缺位或者家庭监护不当,他可能就到外面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比较酷的事情,就容易文身。
成年人文身,是一种个性和审美的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但对于限制民事行为的未成年人来说,文身对他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上学、就业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认为,文身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本月初,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和个人与家庭密切相关,同时也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 苑宁宁: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在跟未成年人接触过程当中,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的时候,都应当考虑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利益,文身店在接待孩子这种消费者的时候,他就要考虑一件事情,这个产品跟服务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利益?我想这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专家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无小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使未成年人自觉理性拒绝文身。同时也要加大对文身机构的监管力度。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