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电商和短视频平台推销商品,浏览短视频下单购物,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消费习惯。这不,贵阳的杨女士就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一家名叫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的幼禽销售部。一番了解后,杨女士决定购买一批鸡苗来养殖。然而才几天时间,鸡苗就出了问题。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5月8号,几家养殖户一起来到了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他们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在这家电商中心购买的鸡苗出现大批量死亡。
(购买的鸡苗大量死亡)
杨女士:我买了1000只,说的是买1000只送4000只,就相当于有5000只,1000只就是一万九千元。我4月7号来把鸡苗拿回家,当时就死了一两千只。
胡先生:买了1200只鸡,送了我们5500只,总共就是6700只,但是不到四天就已经全部死完了。
养殖户们说,在签合同的时候,白纸黑字约定由销售部免费搭建温棚、提供养殖设备,包括水槽、料槽、保温设备等等,也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当鸡苗长到成品鸡后,销售部再进行回收。
然而,事实并没有按照预期发展!
杨女士:当时鸡苗送到家什么都没有,就几包饲料,料槽什么的都没有。我去打技术人员的电话,他也不接。
胡先生:他们技术人员也不负责,包括设施也不怎么健全,公司自己也承认了责任在公司,我们一个地区的人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胡先生告诉记者,他花了五万多元购买鸡苗,而在场养殖户购买的总金额达到了几十万。如今鸡苗大批死亡,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他们曾多次找到销售部协商,然而合同中只赔付10%的约定让大家难以接受。
然而,就在双方刚一见面沟通此事时,就发生了争执。
胡先生:我们整个铜仁地区都上来了,四家他们都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我觉得他们的行为太恶劣了,他们10号就要关门,如果我们今天不来的话,我根本就找不到人。
此外,胡先生还告诉记者,起初他们在了解阶段时,公司给出了一份购销合同。等到了购买阶段,公司提供的又是另一份不一样的合同。经过对比发现,两份合同上存在一些条款不一致的情况。
胡先生:原先技术问题在第一份合同上有,第二份合同上没有,所以当时他先给我们看的第一份,第二份合同我们看都没看就签了,以为他是第一份合同。
在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记者找到了与养殖户们协商的工作人员。对于合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一名姓王的工作人员表示第一份合同并不作数。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这个我们也没盖章,也没写字。
记者:那你为什么一开始会拿第一份给他们看,而不是直接拿第二份呢?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这个我不知道。
记者:您不是公司的工作人员吗?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我是过来调解事情的。
记者:那你也得了解情况才能来调节对不对?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调节好了,已经调节好了。
面对质疑,这名工作人员并没有正面回答。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作为公司的员工,其他工作人员竟然也声称并不了解情况。
记者:鸡苗的死亡原因你们觉得责任在哪边呢?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这个我不清楚。
记者:您不是公司的工作人员吗?
工作人员:我是公司扫地的,我只知道扫地怎么扫。
这家电商中心工作人员的态度,显然难以令人信服。那么,养殖户们反映,电商中心并未履行免费提供技术教学和设备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销售部的王先生是这样回应的。
记者:你觉得技术问题的责任在哪边呢?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在他们消费者这边。
记者:但是一开始说的是公司这边会提供教学服务的。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现在老板不在,我马上处理了就算了。
记者:所以对于我提的这个问题,您这边不方便回答吗?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我不懂,我也没在这边,我刚过来。
记者:谁懂呢?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老板,老板没在。
记者:能联系到他吗?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联系不到。
记者:那为什么所有的责任都在消费者身上呢?
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电商中心 工作人员 王先生:我们把它处理了就行了,我马上把它处理了。
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王先生同样进行了回避。虽然对方称他们会立即处理,但具体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名工作人员并未说明。
工作人员:如果今天晚上协调不好,你在这边的衣食住行食宿我来安排。我们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把这个事情完美的解决。
截止记者发稿前,胡先生告诉记者,销售部已经以购价的55%退了两万多元给他。目前,还有三家养殖户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