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最常接触的,莫过于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他们穿着防护服,手包裹在双层手套中,消毒水一遍遍消毒,取出采样棉签,伸入大家的口鼻中,数千次重复操作,只为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
不久前,从外地返回南京的周周入住了一家隔离酒店。隔离期间,做核酸成了“必修课”,而每次看到“大白”的手,周周都有些恐惧。采核酸的过程并不是那么舒适,“大白”医生每次都会和周周开玩笑,询问今天捅哪个鼻孔,满是消毒水气味的手凑近周周的面庞,不禁让人有些“瑟瑟发抖”。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大白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忙碌,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周周擅长画画,她每天手写一张卡片,放在房间门口,对工作人员们表达感谢。离开隔离酒店前,她把对大白们的记忆全都汇在了笔尖。
画面中,一位大白医生正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周周把细节刻画得十分生动,体温枪、采集工具等都“跃然纸上”,医生们收到画作后不禁莞尔一笑。
周周画笔下的大白来自南京建邺区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彬表示,最初进行核酸采样时,手法都要在自己和同事的身上先进行实验。捅到鼻咽的后壁,深度大约五到七厘米,的确十分难受,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即使是比较不可怕的咽拭子采集,也要在双侧扁桃腺上来回刮擦三次。
徐彬副主任介绍,如果要给各种采样手法的力度排序,下手最轻的反而是捅鼻咽,随后是口咽拭子以及肛拭子。只有自己亲身体会过,才能理解“被捅人”的心理,在采样工作中,医护人员们也总是小心谨慎,让整个过程尽量舒适,快速。
医院、社区、隔离酒店……哪里需要,他们就穿上装备冲到核酸检测的第一线。手消、取出棉签、核酸采样,最忙碌时,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同样的动作重复2000多次。用徐彬副主任的话说,这样的机械工作其实略有些枯燥,并且长时间操作后会感觉手部酸麻、僵硬。
长时间闷在手套里,悬空重复同样的动作,医护人员多少都有些后遗症。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刘乃森精通针灸推拿,下班后,他也主动给同事们做调理。
医护人员辛苦工作,广大居民自觉配合,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打好疫情防控战。手套将手勒得发白,皮肤变皱,干燥脱水……虽然有诸多不适,但医护人员们还是非常乐观,认为是职责所在。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让“手上”更加轻松。
天气日渐炎热起来,每每看到医护人员脱下湿漉漉的防护服,不禁让人格外心疼。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最艰苦的一线防控区域,总有这群“大白”的身影。
隔着厚厚的防护服
或许大家不知道他们是谁
用双手每天数千次采样、消毒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
他们坚守在最前沿
是大家心中无所畏惧的“守护者”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