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定海公安分局负责宣传工作的小胡警官正卖力地在单位加班。这时,他的好友小李通过微信聊天向他借钱,并特意发了一个二维码。
小胡刚想委婉地拒绝对方。
突然!他意识到:
对方借钱,为何特别强调要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进行转账?
由于职业原因,小胡识破了骗局。
……(此处省略事件过程一万字)
最后,好友小李也知道自己的微信号被盗了,警方也追捕到犯罪嫌疑人了。
现在小编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是
小李最近并未向任何人透露过微信的账号和密码,也没有用微信登录过不良网站,手机也不像中毒的样子,为何微信还会被盗号呢?
据警方调查,我们最终得知了一个新概念
“撞 库”
原来,这极有可能是一起通过“撞库”手段盗取微信账号密码的案件。
所谓“撞库”,就是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录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账号。比方说,很多人出于方便记忆,在不同网站使用的是相同的账号密码,因此黑客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在A网站的账户从而尝试登录B网站,这就可以理解为“撞库”攻击。
回到本案
因为小李的微信账号是手机号码…
微信密码就是QQ的登录密码…
而QQ账号又关联了手机号码…
不法分子通过掌握小李惯用的密码
就在微信上不停地尝试登录
用软件进行碰撞
最后!
便成功黑进了他的微信!!!
照这个局势下去
你们说会不会以后
骗子还能群发消息借钱
并用技术手段模拟该号主人音色来发语音
诱导好友们转账呢
…….
尽管这脑洞开大了
但小编还是想
通过这些奇葩事
告诉大家
无论现在的软件私密性多么多么的好
还是要当心谨慎
因为软件越多
涉及到的账号密码也就越多
希望大家可以做到
不同账号匹配不同的密码
特别是那些涉及重要信息或者金钱的账号
最好能单独匹配新密码
如有好友要借钱
最好打电话向本人确认
这样
才能避免被“撞库”的风险
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