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们节目曾经报道过多次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或者软件,导致被恶意扣费的事,但因为单个人数额较小,市民即使发现了被恶意扣费,往往也不了了之,但这种现象,是否涉嫌犯罪呢?今天上午,深圳市中级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手机恶意扣费案,这也是全国首例因为恶意扣费入刑的案件。
据调查,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期间,该科技公司通过恶意扣费软件秘密窃取手机用户的话费共计人民币6700多万元,涉及600万多部手机。
扣费链条:成立深圳市某科技公司——收购7家SP公司,提供SP扣费通道——勾结软件方案商、手机制造商或内部员工,在手机软件中移植恶意扣费软件——手机售出后,开机自动启动或消费者点击软件链接图标,与科技公司后台服务器联网——后台控制手机,发出扣费指令,即自动订制收费短信或拨打无线语音增值服务电话——屏蔽拦截电信运营商扣费提示短信或设置投诉用户“黑名单”,秘密扣费
被告人通过植入恶扣软件,屏蔽资费提示等手段,来非法盗取手机资费,其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系手段行为,窃取话费系目的行为,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构成牵连关系,因此涉嫌的是盗窃罪。最终,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对任某、郑某、汪某等人16人提起公诉。
检方提醒,手机软件恶意扣费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有效预防,市民如果能做到“二维码不能乱扫”、“在正规商店/网址下载软件”、“短信订阅要注意”、“话费清单要多留意”、“定期查杀病毒”,恶意扣费软件将很难得逞。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