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繁华热闹的五一广场、人头攒动的岳麓山、橘子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打卡点。但在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还藏着一些小众又迷人的小巷子,它们就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很多地方连本地土著都未必全去过。今天,就跟着我一起解锁这些宝藏小巷,探寻长沙的别样风情。
西园北里:古韵与文艺的交织
西园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全长约 560 米,是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之一。走进这条小巷,仿佛瞬间穿越回了旧时光。脚下是蜿蜒曲折的麻石路,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古朴建筑,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七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缀其中,还有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革命先辈帅孟奇的故居等 11 处历史民居。黄兴也曾在此经历惊险逃脱,给这条巷子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如今,它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
街边的特色小店一家挨着一家,佛里灯唱片里藏着各种小众音乐,初禾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麦香,不过饮品店提供着创意十足的特调,喜食小吃甜品店满是甜蜜的味道,西沉壁照相馆则用镜头记录着生活的美好瞬间。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享受文艺青年的浪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惊喜。
丰盈西里:色彩斑斓的梦幻小巷
丰盈西里位于芙蓉区,东起丰泉古井,西至里仁巷,虽然全长只有 90 米,宽 2 米,却宛如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世界。它由老式居民区改造而来,还夹杂着一些民国旧居,如今一楼被改造成了各类特色店铺。
这里的店铺装修风格各异,色彩斑斓,十分吸睛。有的店铺外观是清新的马卡龙色系,搭配着可爱的招牌和绿植,让人忍不住驻足拍照;有的则走复古工业风,裸露的水泥墙、金属管道和木质桌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餐厅、咖啡店、服装店、奶茶店、手工艺品店应有尽有,年轻人穿梭其中,热闹非凡。在丰盈西里,你可以找一家咖啡店坐下,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欣赏着窗外的街景,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也可以逛逛手工艺品店,挑选几件独特的小物件,当作旅行的纪念。
白沙巷:历史与生活的沉淀
白沙巷,自富水南路起,东到护国路止,长 570.5 米,宽 3 米。别看它只是一条普通的小巷,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巷内原有两口古井,井底出现白沙,因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东段叫 “偏岩井”,西段叫白沙井,清末合并为白沙井,后称为 “白沙巷”,解放后因市政建设,井口已被封闭。
如今的白沙巷,褪去了历史的沉重,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街边有一些小店,卖着日常生活用品,邻里之间热情地打着招呼,让人感受到长沙的烟火日常。
东茅街:旧时光与新风尚的碰撞
东茅街,曾名为东茅巷,西起登隆街,东止吉庆街与马王街交界,全长仅 400 余米。300 年前,这里离河边较远,地势低洼,茅草丛生,因此得名 “东茅”,也有东茅古里之称。晚清咸同年间,湘军将领暴富,还乡在此开辟园林、兴建公馆、别墅,东茅街摇身一变成为长沙公馆一条街,直到民国时期,这里的居民仍以巨富绅商为主。因其独特的建筑和街道风格,许多反映上世纪 20 年代大革命的故事片,如《大浪淘沙》《怒潮》《枫树湾》等都在此拍摄外景。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公馆大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单位自建的宿舍房子。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茅街在繁华的市中心显得有些冷清。但最近,一股 “饮茶风” 让它重新焕发生机。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东茅街茶馆,保留了斑驳的墙面、老旧的木梁和充满年代感的桌椅,还原了民国时期长沙茶馆的盛况。在这里,你可以点上一杯茶、一份粉,和三两好友谈天说地,感受老长沙的韵味。如今的东茅街,正逐渐成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的活力街区。
长沙的这些小巷子,每一条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灵魂。它们或许没有热门景点的喧嚣与繁华,但却能让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下次来长沙,不妨走进这些小巷子,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