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额底纵裂入路显微镜下颅内鞍区肿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据主刀医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帆介绍,11岁的男孩小麦(化名)近半年来特别爱犯困,在家或是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没人提醒,两三秒就会睡着,而且很难睡醒。一天下来老是口渴想喝水,一晚上排尿五六次。满心疑惑的父母带小麦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检查,竟发现他脑内长了肿瘤,遂转至神经外科治疗。
“这孩子很嗜睡,表现为白天听课没什么精神,而且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很容易自己睡着。在夜里也睡得很深很沉,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叫醒他,需要有比较大的刺激他才能醒来。”
神经外科张帆主任医师团队予以进一步完善检查后,发现小麦出现双眼视力损害,左眼视力0.4,右眼0.1,并且出现了嗜睡、尿多等症状。考虑肿瘤已压迫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越早手术,视力恢复几率才越大,否则一旦视神经完全坏死视力就没法恢复。
“肿瘤压迫了垂体,导致病人的意识不好,嗜睡。同时肿瘤长在视神经旁边,随着肿瘤增长也会导致病人视力逐渐下降。”
术前经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评估,张帆主任医师认真研究患儿的肿瘤特点,为小麦制定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案。由于肿瘤位置较深,周围分布较多的动脉、神经,手术难度大,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大脑动脉、视神经、脑垂体、下丘脑及穿支动脉损伤,术后导致视力损害、尿崩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昏迷,偏瘫甚至死亡。
“ 这次手术主要有三个难点,一是肿瘤位置较深,很难在避免破坏组织的情况下切除肿瘤。二是周边有很多重要的组织器官,手术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三是由于肿瘤长在生命中枢附近,术后的护理难度非常大。”
在术中,要切除肿瘤与下丘脑等重要结构邻近部位时,小麦的血压、心率、氧合、呼吸等生命体征剧烈,反复波动,手术风险极大。麻醉科主任林剑鸣全程监护患儿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做出判断,恰当处置,保障手术医生专心进行手术。经过近6个小时努力,张帆主任医师团队在手术显微镜下,为患者彻底切除了藏在小麦脑中“核桃”大小的肿瘤,周围的重要血管及神经组织也得到了完好保护。
张帆主任医师谈到,肿瘤位于鞍上区,与下丘脑关系紧密。虽然下丘脑的体积仅为4cm,约占人类脑容量的0.3%,但所起的作用却异常庞杂关键,其活动几乎涉及到所有最基本的生命代谢机能。
此外,借助神经网络通道还涉及了呼吸、意识、昼夜节律甚至免疫系统等诸多重要功能,基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下丘脑,所以下丘脑是“生命中枢中的中枢”、“命门中的命门”,一旦手术损伤造成致命的结果,比如说出现呼吸、意识以及恶性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等,这也是下丘脑区域手术死亡率奇高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这样的肿瘤全切术在国内一流的神经外科也属于高难度的手术。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在儿童医院成功开展,填补了医院在此类技术上的空白。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