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林女士和楼下邻居因为噪音发生纠纷,为此楼下邻居针对她安装了震楼器。昨天,我们630报道此事。
新闻播出后,事情有了新进展,楼下住户王女士今天关停了震楼器,并对这段时间打扰到的邻居说一声抱歉。
林女士住在28楼1号,从2月26号晚上开始,27楼1号的震楼器就开始“工作”。在忍耐了一晚上之后,前天晚上,林女士他们一家五口只好去附近酒店开了两个房间,躲避噪音。
为什么楼下住户会安装震楼器呢?两家人之间有什么矛盾呢?记者联系上了楼下的王女士。她说,自己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
原来,林女士家里有三个小孩,分别是4岁、7岁和10岁,林女士说,孩子好动,有时确实会打扰到邻居。去年9月,双方就因为噪音问题沟通过,那一次大家还比较和气。
据了解,林女士一家和楼下的王女士都是租赁户,王女士大多数时间住在外地,偶尔才回到重庆。
今年2月19号,王女士回到家,又一次因为小孩引发的噪音问题和林女士沟通,她还拍摄了多段视频发给了林女士。林女士说自己做了一些解释,但是当时可能沟通并不顺畅。2月22号,林女士突然发现,微信被对方拉黑。
四天以后,楼下的“震楼器”就开始“工作”了。“震楼器”开动之后,林女士也报了警,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林女士发短信骂了对方。
新闻播出后,今天上午,楼下的王女士联系了记者,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并和家人商量之后,她最终决定关掉震楼器。
在电话里,王女士显得十分心平气和,她还表示希望此事到此为止。记者随后来到了林女士家,发现震楼器引发的噪音确实已经消失。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也希望两家人能够和睦相处,邻里和谐。
纠纷虽然告一段落,但“震楼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以随意使用吗?记者先在网上进行了搜索。进入购物平台,输入“震楼器”,结果显示没有相关商品。但如果加入“对付楼上邻居”等的关键词,大量“震楼神器”就出现了。可以看到,商品价格从2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大致分为震动型、敲打型、混合型和音箱型四种。
不过,田小江律师提醒,在日常生活针对他人使用此类物品不可取,而且可能涉嫌违法。
田小江律师表示,即使是邻居先有过错,也不能成为使用震楼器的合法理由。震楼器的使用者也不能以“遏制楼上继续制造噪声”作为理由,要求免除法律责任,法律是不支持互相报复的。
邻里之间相处,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最为重要,友好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尹恒)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