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第三集,邀您一同欣赏工笔画大家于非闇与弟子田世光、俞致贞创作的《百花齐放》诗画册。节目将于2月20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首播,科教频道(CCTV-10)次日18:45档重播,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作为传统工笔画的集大成之作,《百花齐放》诗画册是工笔花鸟画后来者心目中的“宝典”。全册汇集一百零一种花卉,新鲜的花朵与古老的技法碰撞出工笔画的繁盛春天。
1958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为文艺事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郭沫若撰写了“百花诗”,引起社会各界巨大反响。眼光卓越的荣宝斋找到花鸟画大家于非闇,希望他以工笔花卉配写郭沫若手书诗词,依诗作画。
此时于非闇正重病缠身,无力提笔,便从旧作中挑出《兰花》《牡丹》及一幅白描《水仙》赠与荣宝斋,并请他最为信任的弟子田世光和俞致贞绘制其他“百花”。两位弟子以细腻匀称的工笔线条,写意画的没骨皴擦,古雅纯正的着色,画出了百花各自独特的美感与神采。首创一叶托数花的形式,采用凌空式构图,让极少入画的花得以在纸上绽放生命光华。
一百零一种花卉装订成一部线装诗画册,其中既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接天映日的荷花,也有平淡天真的蒲公英、清新淡雅的黄瓜花……每一个生命在纸上各美其美,自在绽放。
《百花齐放》诗画册最早要追溯到画家于非闇对工笔之美的追寻。20世纪上半叶,家国危亡,山河蒙尘,传统中国画也在迷雾中寻找光明。46岁时,于非闇不再流连写意山水,转而迈入传统工笔花鸟的世界。他,是走入传统深处的人。
工笔画是中国艺术的独特创造和璀璨成果。古人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线条准确塑造对象,洗练传神。然而,工笔画经历了两宋时期的鼎盛之后日趋衰微,技法也日渐凋零。于非闇通过反复临摹古画,潜心体悟线条中独具中国情调的写实精神,一边热切探寻前人精绝的技法,一边不断探索近现代工笔画的道路。
艺术顿悟的火花在偶然间迸发。一日,于非闇在埋首古画的间隙猛然抬头,看到窗外竹影摇曳,水仙绽放,暗香浮动,生命的气息给他带来难以言说的震撼——“自己所画不如真的,连前人所画也一样不如真。”
他开始投身自然之中。春日草木滋长最快时,几乎每隔一小时,于非闇都要观察花朵绽放的不同姿态,寻找不同植物最美的瞬间。电光石火的一刻,四季变换的时空交叠在于非闇的想象空间,春花、夏叶、秋干在他的笔下融为一体,花草在四季中最精彩的面貌交叠成生动而饱满的姿态。
既深入传统,又在对自然的观察提炼中求新,这种精神极大影响了《百花齐放》诗画册的创作。寻一朵传统中最美的花,让它在笔下幻化出生命,又用生命描摹出时代的精神。朵朵花卉,共筑“百花齐放”。群芳荟萃,绽放出时代的春天。
赏繁花盛景,看生命绽放。让我们走进诗画册《百花齐放》,共赴一场盛大的百花竞放,徜徉在春天的花香里。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