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
1983年1月1日
国旗班第一次在天安门
正式执行升旗任务
从这一天起
升国旗有了规范化的仪式
神圣的“祖国第一旗”
是如何升起的呢?
庄严而又隆重的升旗仪式
在几十年前
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
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
徐徐升起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场升旗仪式
由于开国大典采用的是电动升旗装置
加之当时又没有专门的升旗手
负责旗杆电机养护的陈红年
就受命肩负起升降旗的重任
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都是由陈红年一个人完成的
1951年国庆节前
由于工作调整
陈红年将这份神圣而又特殊的工作
交给了他的同事胡其俊
没人会想到
从1951年国庆节到1977年底
作为天安门广场唯一的升旗手
胡其俊一干就是26年
26年里
胡其俊升起的国旗
见证了太多的共和国记忆
这里既有国庆典礼的万众欢腾
也有举国哀悼的伟人陨落
这是如今国旗护卫队
在天安门广场
执行下半旗仪式的场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
“下半旗时,
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
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
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事实上
这一写进《国旗法》的下半旗过程
最初正是源于胡其俊的创造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胡其俊接到下半旗的通知
由于之前并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
胡其俊左思右想
决定先将国旗升至旗杆顶端
然后按动电钮将国旗往下降
当国旗顶端降到旗杆约三分之一处时
再次按下电钮 停住国旗
从那以后
除了升降旗
下半旗的任务
同样要由胡其俊一人独自完成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悲痛的一年
周恩来、朱德、毛泽东
三位新中国缔造者
相继离世
天安门广场表示全国哀悼的下半旗
成为那一年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沉痛印记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胡其俊最后一次执行下半旗任务
第二年年底
当时的北京供电局
将天安门广场
升降旗、下半旗的任务
全部交给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1师
然而
即便改由部队执行升降旗任务
只有两名战士参加的升旗全程
却仍然难以称得上是一种仪式
直到几年后
“国旗班”出现了
1982年
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随后
北京卫戍区原警卫第2师
改编为武警北京总队
这一年年底
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
奉命进驻天安门
接管了天安门广场的勤务工作
从1983年开始
为了让升降旗时间
更加准确、固定
班长董立敢和副班长高福新
经常利用休息时间
到北京天文台查阅
日出、日落时间
最后编写出一套
全年国旗升降时刻表
经过五班战士们的不断努力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变得更具象征意义
每天观看升旗仪式的群众络绎不绝
五班也由此得到一个亲切的称呼
——“国旗班”
1991年4月
一份关于
改进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仪式的文件
经由国务院审批通过
与原来相比
改进后的升降旗人数
由3人增加到了36人
每逢重大节日升旗时
由60人组成的军乐队
会跟在国旗护卫队身后
在行进中演奏乐曲《歌唱祖国》
升旗时则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1990年6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颁布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由此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2年12月25日
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
由36人组成的护旗方队
一直沿用到了2017年底
2018年1月1日
武警国旗护卫队转隶
解放军仪仗大队
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旗卫士”始终以最高标准
履行着国家使命
让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
永远飘扬在神州大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