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处方药的网络销售进一步严格。南国早报记者探访发现,仍有多家平台违规,购买处方药“走过场式问诊”等现象依然存在。
网购处方药乱象频出,
新规“对症下药”
近年来,药品网络销售日趋活跃,但处方药销售不规范、平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对此,《办法》对处方药网络销售管理作出细致规定:
明确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并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
规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区分展示,并明确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包装、标签等信息;
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
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应当向消费者充分告知相关风险警示信息并经消费者确认知情。
多个平台涉嫌违规,
仍可虚构病情开单购药
12月2日,记者登录多个电商平台,发现每个处方药品展示页面下,都标有“处方药需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等风险警示信息。
但仍有一些平台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直接公开展示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信息。虽然多家平台均醒目提示有“处方药需先问诊开方才能购买发货,互联网医疗只对复诊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等信息,仍能在未在线下医院确诊的情况下买到处方药。
▲同一个平台,有商家公开展示药品的包装。
在多家电商平台,记者以一名23岁女性的身份,分别虚构痛风、高血压、银屑病等病情,成功购买到相关处方药。
在平台下单后,进入开方环节,患者可自行选择确诊疾病。
接着,执业医师会进行一对一问诊,并提示“请确认用药人已在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订单中的药品且无不良反应”,患者无需上传病历资料即可确认,医生便开出“电子处方单”,不到一分钟即可完成药品购买。
不过,也有不少处方药不能在电商平台销售,或需凭线下医院医生开具的处方单才能购买。比如,搜索用于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片”,均无相关商品显示;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则需上传医院处方单才能购买。
网络购药带来便利,但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网络购药需要谨慎。
网购药品需要保留足以证明合同关系的消费证据,如聊天记录、交易凭证、收货情况等。一旦药品存在相关问题,可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