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里,一位特殊的选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他叫王十七。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有一颗人工心脏。
2004年,王十七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该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在心衰极难纠正时,只能应用人工心脏辅助或者接受同种心脏移植来治疗。2019年,在等待匹配心脏的过程中,王十七的病情恶化,当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人工心脏已经开始临床试验,于是他决定“赌一把”。最终,他赌赢了。
据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世奇介绍,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全心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它往往是由病毒性心肌炎、免疫反应、酒精中毒、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而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约20%的病人其一级亲属也患有同类疾病。在王世奇的接诊经历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不少见。
“就在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我的诊室,当时他的脸色很难看,呼吸困难,腿脚看起来也不太灵活。”王世奇回忆道,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询问情况后,他得知:这位患者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双下肢水肿和夜间阵发性睡眠呼吸困难的症状已经有1个多月。
于是,王世奇很快给这位患者开了心脏彩超检查的单子。心脏彩超结果提示:该患者全心增大,左室收缩活动整体减弱,EF(射血分数)偏低,仅为32%。
“通过询问和检查,我判断这位患者得的是扩张型心肌病,马上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王世奇介绍道,他给这位患者开了一些药物,并建议他务必改变目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症状迅速得到了缓解,EF也提高到了42%,目前定期门诊随访,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
宁波市第一医院候诊大厅
对于这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病症还不算严重,送医也比较及时,才没导致可怕后果。“我们有时候说‘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这并不一定是夸张,很可能就是真的。这次这位患者平时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工作到很晚,之前多次出现呼吸困难也没来得及管。扩张型心肌病最常找上的,就是这些长期高强度工作再加上生活习惯不好的人。”王世奇说。
记者了解到,王世奇接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大多数并未出现严重症状,对于这些患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对于少数发生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基本就要靠同种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辅助。
一直以来,寻找合适的供体移植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中国心脏移植注册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56所医疗机构具备心脏移植资质,实施并上报心脏移植年手术量仅为557例。所以,更多的患者把希望寄托在了人工心脏上。对于王十七而言,能够等来已经较为成熟的国产人工心脏,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人工心脏是利用机械的方法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各器官,从而部分或完全代替自然心脏的装置。那么,王十七身上的磁悬浮人工心脏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
对此,王世奇也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磁悬浮人工心脏是利用磁浮电源,通过悬浮转子,将上下方分为电磁体和永磁体,当通电之后来控制磁场强度。悬浮式转子是类似于风扇的样子,转子中间是空的,当旋转的时候产生的离心力会对心脏上下血液产生不同的压力,从而带动腔体内血液的流动。”
成功安上国产人工心脏的王十七
据介绍,与前几代相比,王十七用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最大的特点在于不论人工心脏处于怎样的角度,其旋转的角度都不会发生变化,大大提升了心脏的稳定性。目前,这种高科技“中国心”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未来将造福更多心脏疾病患者。
采访过程中,王世奇还向记者介绍了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些特点。在临床表现上,该病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以30-50岁开始发病多见,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无症状期:心脏轻度扩大,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心电图和胸片可无明显异常,心脏超声下心腔轻度扩大,射血分数在40-50%之间;
二、有症状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疲劳、乏力、劳累性呼吸困难、心悸、水肿等症状,心脏超声提示心腔明显扩大,射血分数20-40%之间;
三、病情晚期:明显的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重度水肿、胸腹水,反复住院,病情可迁延数年至十余年,也有迅速进展,短期内死亡。在整个发病期内,多数患者合并房颤、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
王世奇表示,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目前临床上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方法,“呼吁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尽量减少熬夜,低盐低脂饮食,减少肥胖等。如果确诊了扩张型心肌病,也不用过分担心,早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临床无症状存活期往往可达十年以上。”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