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陆 | 网站繁體 |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浠婂ぉ鏄�2025骞�5鏈�17鏃� 鏄熸湡鍥 鐜板湪鏃堕棿鏄�9:9:15 长沙社区通 做长沙地区最好的社区门户网站 正在努力策划制作...

您的位置:长沙社区通 > 新闻 > 国内 > 快讯 > 住在“星球”的孩子 听到“幸福”来敲门
住在“星球”的孩子 听到“幸福”来敲门
网址:www.cssqt.com 编辑:长沙社区通 时间:2022-10-22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自己的星球遥远地亮着。可以看见,却难以触摸。最近,有一位徐女士给1818黄金眼打来电话,说儿子童童两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现在已经16岁了,越来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画画天赋。她想要到镜头前,秀一秀儿子的画作。



点击打开播放视频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1

住在“星球”的孩子

母亲常常找不到“门”


见到童童的时候,他正在做推拿。

 

记者:“怕不怕这个镜头?”

童童:“不怕。”

记者:“不怕,厉害,舒不舒服啊?”

童童:“舒服。”

记者“舒服,看上去非常地正常,非常地好。”

徐女士:“小时候比现在还漂亮。”

 

初见童童,除了说话吐字不太清晰,他和一般的16岁男孩没什么两样。做完推拿,徐女士嘱咐他去超市给我们买水。

 

徐女士:“看他买几瓶。

记者:“你是跟他说两瓶。”

 

只见童童在小超市逛了一圈,拿了一瓶矿泉水,又逛了一圈,拿了第二瓶矿泉水,还给自己拿了牛奶。

 

徐女士担心他会买错数量,结果童童不但没出错,还把自己那份也算上了。

 

记者:“过程稍微地,东晃晃西晃晃一下。”

徐女士:“你叫他去买东西,半个小时回不来。”


 

徐女士又让童童去拿快递,他也顺利地完成了。紧接着,童童去物业转了转。

 

记者:“他跟你头碰碰,表示亲热是吧。” 

小区电工 彭师傅:“嗯,小孩子还可以。”


 

童童:“爷爷呢?”

童童邻居:“在家里。呀,这在干什么?” 

记者:“他很好的吧,奶奶?”

童童邻居:“还可以还可以,我们一幢楼,他跟我关系很好的。” 

记者“你喜欢他吗,奶奶?”

童童邻居:“我喜欢他呀。” 

记者:“他整个感觉还挺快乐的,笑嘻嘻的。”

徐女士:“这种孩子的话,就是情绪(变化)比较大。”


 

我们和童童一起回了家,一进门,就发现家里到处都是他画的画。有麒麟、老虎,也有各种人物肖像。诶,这一位很眼熟嘛……

记者:“你画的他啊,好像啊,我们都认出来了。”

童童:“彭伯伯。” 


 

童童的画很有意思,肖像画和原型颇有几分相似,其它的则色彩细腻,想象力丰富。徐女士告诉我们,自闭症的孩子,就像“星星的孩子”,有一个自己的星球,这个星球同样五彩斑斓,只是一般人很难进入。如果说我们是语言思考者,自闭症孩子就是视觉思考者他们不善口头表达,但眼睛里看到的一切,都能被他们细致地捕捉到。像童童,从小就非常喜欢看火车,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徐女士:“一天到晚在他的火车的世界里面。铁道旁边,他可以看一两个小时。”

记者:“就这么坐着看?”

徐女士:“嗯,我们就是受不了了,不知道他这种兴趣有什么兴趣,我们真的是受不了他这个兴趣,但是也要陪伴他去满足他的兴趣。”


 

徐女士说,自从2岁时确诊自闭症,他们就一直尝试着进入童童所在的“星球”。常常苦苦在外面徘徊,却找不到门;好不容易找到了,进去了,一不小心又被赶了出来

 

徐女士:“有时候他会打自己,打别人,打自己是打头,打得也挺难受的,但是这种孩子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过度地去批评他,他都会相当的烦躁,会刺激他的情绪,那就约束他吧。如果你今天破坏的事情做了五次,那你明天只做两次,那你进步了,你非常棒,就要鼓励,你后天就慢慢只做一次,他往往改变一个行为,不是说几个月,是要上年时间。”


 

打自己,打别人,走在路上吓老人,砸坏邻居的玻璃……最开始,童童和很多自闭症孩子一样,让徐女士非常头疼。她尝试用这样的“行为表”去约束他,同时带他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童童的康复日记已经累积了十几本。通过这些康复日记,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童童的成长过程,2013年,他“在天天长高”,2014年的某天,他“上学没有哭,开始像个男子汉了”。他时不时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比如,“上课发出声音”,“上课一直笑”,但他也想要“努力赶上其他同学”。“第一次学会吃青菜”,“第一次做小老师”,他都很开心,而且,他还“很喜欢下雪天”。


 

徐女士:“现在他是不闭了,小时候他是闭,他就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为童童喜欢小火车,徐女士和老师在他的康复日记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小火车鼓励他。正是在这样丝丝入扣的关注下,渐渐地,童童打开“星球”大门的次数多了,妈妈经常可以进去看一看,甚至带童童出来玩一玩。不过徐女士介绍,到了童童十一二岁,也就是进入青春期,她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点击打开播放视频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2

孩子进入青春期

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徐女士:“我措手不及,因为他开始倒退,也开始情绪非常狂躁,吃东西非常挑食,也不睡觉,出现了一定的倒退,就开始打人,也开始打自己,非常紧张,而且开始有点长白头发,好像手都有点变弯曲了。”

 

徐女士告诉记者,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出现倒退。一旦倒退,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而且孩子可能会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徐女士:“也崩溃,但是也坦然了,这种孩子其实普遍的这种现象,但是我还是下定决心给他调过来了。”

 

为了让童童尽可能恢复,徐女士想了各种办法,包括加强各种体育锻炼、每天进行推拿等。而且她发现,和童童交流的方式也必须改一改了。 


 

徐女士:“(小时候)拉着他的手跟他说,蹲下来,我说你听妈妈说,你这个行为会怎么怎么样,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好像到了青春期之后,发现这一招就不行了,这么瞪着他,叫他看着妈妈的眼睛,他就炸掉了,你就说什么都没用。你说什么,他控制不了自己,忽然发现他看到了信之后,很诚恳地接受这个批评,第二天他也去改了,后来我就觉得他真的不能用普通孩子的方式,肯定还是要再调整,就开始给他写信。”


 

到现在为止,徐女士给童童写了近40封信。这些信舒缓了童童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童童继续倒退的趋势。但就在这时,因为童童学习的问题,徐女士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徐女士:“他就晚上给他做作业,做到十一点钟,两个人就打架了,我说你这样搞疯掉了,还学什么,我给他上半天,我老公下班回家,又给他送到学校去,我说不适合他呀。”

徐女士的丈夫 殷先生:“我当然知道他能力是非常有限,是不可能像正常的小孩子,能够这样升学,但是你说完全靠画画,连字都不会写,这样好像也不行吧与其说是磨合,不如说是一个妥协,当然是我妥协,我没办法不妥协,肯定是为了孩子呢。”


 

一场家庭大战后,夫妻俩终于达成一致,减轻童童学习的压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它方面。

 

叶老师:“今天总共多少人吃饭,一起,我们家?”

童童:“三个人,五个人吃饭。”

叶老师:“要加上自己。”

童童:“一二三四,五个人,还有厨房里面,是妈妈。”

叶老师:“那总共几个人。”

童童:“一二三四,五个人。”

叶老师:“还有厨房妈妈一个加上,五个加一个。”

童童:“六个人。”

叶老师:“六个人吃饭对吧,他很单一的,就是觉得每天那几个人吃饭,多出来就要动脑子想一想,然后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要慢慢地磨出来。”







像几个人吃饭这样的小事,童童也要算上好几遍才能搞清楚。他的成长注定是艰辛的。令人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他的状态是积极的,向上的,他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个爱笑爱玩爱画画的快乐少年。


点击打开播放视频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3


喜欢运动还爱笑

童童一家找到“幸福”


叶老师:“很优秀,叶老师说你很厉害,知道了没有?”

记者:“他很喜欢这个?”

叶老师:“他运动都喜欢的,都是笑眯眯的。”

记者:“笑得开心啊。”

从小到大,童童学习了很多东西。艺术类像画画啊、小提琴啊……运动就更多了,独轮车、篮球、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童童都能玩得转。



叶老师:“很逍遥。”

记者:“对,很逍遥。”

叶老师:“六十八,六十九,七十,厉害,优秀。”

童童邻居:“哥哥好厉害呀。”

记者:“你为什么要这样的动作,怕它打你脸是不是?”

童童:“嗯。”

殷先生:“有一次跟他打球的时候,他注意力不集中,左看右看这样子,我就生气了,我就一下子很重地打过去,那个球就把他吓着了一下,他就深怕那个球打中他。”

记者:“所以你的脾气相比妈妈要容易急躁一点?”

殷先生:“对对我急躁一点,他有时候情绪上来了,要爸爸安慰一下,他就反复地这样说,他心里还是很需要人慰藉的。”


 

现在的童童,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世界,但这种打开,是小心翼翼的。或许他的表达很笨拙,内心却敏感、丰富。他能感觉到爸爸严格,却依然喜欢爸爸。他在日记里写到:“爸爸用电瓶车载着我去学校的,我坐在爸爸的后面,我看见我爸爸的背影好高大哦!”

 

殷先生:“他对人还是就是保持很童真的概念,他有时候在家里就是摸摸你头,摸摸你的脸,好像家里对大人是这样子,到学校里对同学也这样,结果就有时候还被人投诉。”


 

在爸爸的心里,也收藏了很多和儿子有关的温暖片段。

 

殷先生:“带他出去玩的时候,旁边突然走过来一个乞丐,就要钱,旁边人都没给,他就浑身上下到处找,所有的钱都捞出来就给别人,我说你太大方吧,身上十几块钱全部都给人家,他就完全不考虑自己。老师还说他是个暖男。”

叶老师:“他皱一下眉头我就觉得他有点生气了他皱个眉头手拍一下就表示非常生气了。”


图片

 

这位叶老师是徐女士夫妻俩请来带童童的,七八年来,几乎每天都和童童在一起。在她心里,童童和别的孩子没有差别,甚至,更温暖,更善良

 

叶老师:“当做亲人一样,朋友一样,他也是我的学生,跟我在一起他都是很高兴的。”

记者:“你呢?”

叶老师:“我也很开心,因为他跟我在一起,他其实得到快乐是很开心的,不像我们有些人表面怎么样,他是发自内心的。” 


图片

 

徐女士:“你不能用普通孩子方式,你一定要转个弯,用其它方式。买本素描书,都没用,一页都没画过,结果无意中画出来,他怎么比老师画得好,他就非常喜欢这个经理,把那电工画了,电工说哎呀,画得我挺像的,就是一定要随他的兴趣画,我说你画个妈妈,不要画,太难了,不喜欢。”

记者:“整个一个养育的方式,都一直在探索当中?”

徐女士:“对。”

记者:“摸着石子过河?”

徐女士:“对。”

 

童童爱画画,会画画,但只能按照他的兴趣,他的方式。而这些画,已经足以证明他的特别。


图片

 

徐女士:“有时候睡觉前,也是会稍微掉一下眼泪,想想付出这么多,会掉下眼泪,但是有时一相比,还是不掉了,他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你能怎么样,他就是不同呀。”

殷先生:“有一个父亲说了一句让我记忆很深刻的话,好可能好不到哪里去,输是肯定输定了,但是看你输多少它是一个终身干预的过程,尽量往好的方向发展。

徐女士:“有时候反过来我想想没有这个孩子我可能一天到晚挣钱去了都忙得不得了现在陪伴他真的还是挺享福的,过这种日子。” 


图片

 

采访的最后,记者带着童童的这幅画,想去找一找它的原型。

 

记者:“有没有看到自己的画?”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他俩今天来了,然后又走了,休息,画得蛮好的呀,他们挺喜欢的,所以说就挂在这上面了,他们还当头像了。爱笑,这个小孩特别爱笑,就是跟我们说话挺好的。”


图片

 

的确,童童特别爱笑,看上去乐呵呵的。在他身上,记者领悟到:“幸福不在于你开始是什么人,而在于你后来成为了什么人”。童童一家经过努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这或许,正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和正常家庭,应该学习的地方。


图片


我们祝福这个16岁的少年,快乐地运动,快乐地画画,快乐地生活……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也带给这个世界属于他的光和热。

TAGS:快讯 |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闂佺儵鏅濇灙闁告鍛珰闁告洦鍣崯鍫ユ煟閵忕姴缍佺紒顭戝墴閹嫮绮欓崹顔肩稑闂佸憡岣块崰搴∶哄⿰鍫濇辈闁稿本绋掗ˇ褔鏌涜箛鏂库枙婵☆偓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

更多>>长沙常用电话

鐐瑰嚮鍏抽棴
闂鍙嶉
85
鐐瑰嚮杩斿洖椤堕儴
瀵懓鍤粣妤€褰涢弽鍥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