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自己的星球遥远地亮着。可以看见,却难以触摸。最近,有一位徐女士给1818黄金眼打来电话,说儿子童童两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现在已经16岁了,越来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画画天赋。她想要到镜头前,秀一秀儿子的画作。
住在“星球”的孩子
母亲常常找不到“门”
记者:“怕不怕这个镜头?”
童童:“不怕。”
记者:“不怕,厉害,舒不舒服啊?”
童童:“舒服。”
记者:“舒服,看上去非常地正常,非常地好。”
徐女士:“小时候比现在还漂亮。”
徐女士:“看他买几瓶。
记者:“你是跟他说两瓶。”
记者:“过程稍微地,东晃晃西晃晃一下。”
徐女士:“你叫他去买东西,半个小时回不来。”
记者:“他跟你头碰碰,表示亲热是吧。”
小区电工 彭师傅:“嗯,小孩子还可以。”
童童:“爷爷呢?”
童童邻居:“在家里。呀,这在干什么?”
记者:“他很好的吧,奶奶?”
童童邻居:“还可以还可以,我们一幢楼,他跟我关系很好的。”
记者:“你喜欢他吗,奶奶?”
童童邻居:“我喜欢他呀。”
记者:“他整个感觉还挺快乐的,笑嘻嘻的。”
徐女士:“这种孩子的话,就是情绪(变化)比较大。”
记者:“你画的他啊,好像啊,我们都认出来了。”
童童:“彭伯伯。”
徐女士:“一天到晚在他的火车的世界里面。铁道旁边,他可以看一两个小时。”
记者:“就这么坐着看?”
徐女士:“嗯,我们就是受不了了,不知道他这种兴趣有什么兴趣,我们真的是受不了他这个兴趣,但是也要陪伴他去满足他的兴趣。”
徐女士:“有时候他会打自己,打别人,打自己是打头,打得也挺难受的,但是这种孩子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过度地去批评他,他都会相当的烦躁,会刺激他的情绪,那就约束他吧。如果你今天破坏的事情做了五次,那你明天只做两次,那你进步了,你非常棒,就要鼓励,你后天就慢慢只做一次,他往往改变一个行为,不是说几个月,是要上年时间。”
徐女士:“现在他是不闭了,小时候他是闭,他就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为童童喜欢小火车,徐女士和老师在他的康复日记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小火车鼓励他。正是在这样丝丝入扣的关注下,渐渐地,童童打开“星球”大门的次数多了,妈妈经常可以进去看一看,甚至带童童出来玩一玩。不过徐女士介绍,到了童童十一二岁,也就是进入青春期,她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
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徐女士:“我措手不及,因为他开始倒退,也开始情绪非常狂躁,吃东西非常挑食,也不睡觉,出现了一定的倒退,就开始打人,也开始打自己,非常紧张,而且开始有点长白头发,好像手都有点变弯曲了。”
徐女士:“也崩溃,但是也坦然了,这种孩子其实普遍的这种现象,但是我还是下定决心给他调过来了。”
徐女士:“(小时候)拉着他的手跟他说,蹲下来,我说你听妈妈说,你这个行为会怎么怎么样,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好像到了青春期之后,发现这一招就不行了,这么瞪着他,叫他看着妈妈的眼睛,他就炸掉了,你就说什么都没用。你说什么,他控制不了自己,忽然发现他看到了信之后,很诚恳地接受这个批评,第二天他也去改了,后来我就觉得他真的不能用普通孩子的方式,肯定还是要再调整,就开始给他写信。”
徐女士:“他就晚上给他做作业,做到十一点钟,两个人就打架了,我说你这样搞疯掉了,还学什么,我给他上半天,我老公下班回家,又给他送到学校去,我说不适合他呀。”
徐女士的丈夫 殷先生:“我当然知道他能力是非常有限,是不可能像正常的小孩子,能够这样升学,但是你说完全靠画画,连字都不会写,这样好像也不行吧。与其说是磨合,不如说是一个妥协,当然是我妥协,我没办法不妥协,肯定是为了孩子呢。”
叶老师:“今天总共多少人吃饭,一起,我们家?”
童童:“三个人,五个人吃饭。”
叶老师:“要加上自己。”
童童:“一二三四,五个人,还有厨房里面,是妈妈。”
叶老师:“那总共几个人。”
童童:“一二三四,五个人。”
叶老师:“还有厨房妈妈一个加上,五个加一个。”
童童:“六个人。”
叶老师:“六个人吃饭对吧,他很单一的,就是觉得每天那几个人吃饭,多出来就要动脑子想一想,然后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要慢慢地磨出来。”
像几个人吃饭这样的小事,童童也要算上好几遍才能搞清楚。他的成长注定是艰辛的。令人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他的状态是积极的,向上的,他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个爱笑爱玩爱画画的快乐少年。
喜欢运动还爱笑
童童一家找到“幸福”
叶老师:“很优秀,叶老师说你很厉害,知道了没有?”
记者:“他很喜欢这个?”
叶老师:“他运动都喜欢的,都是笑眯眯的。”
记者:“笑得开心啊。”
叶老师:“很逍遥。”
记者:“对,很逍遥。”
叶老师:“六十八,六十九,七十,厉害,优秀。”
童童邻居:“哥哥好厉害呀。”
记者:“你为什么要这样的动作,怕它打你脸是不是?”
童童:“嗯。”
殷先生:“有一次跟他打球的时候,他注意力不集中,左看右看这样子,我就生气了,我就一下子很重地打过去,那个球就把他吓着了一下,他就深怕那个球打中他。”
记者:“所以你的脾气相比妈妈要容易急躁一点?”
殷先生:“对对我急躁一点,他有时候情绪上来了,要爸爸安慰一下,他就反复地这样说,他心里还是很需要人慰藉的。”
殷先生:“他对人还是就是保持很童真的概念,他有时候在家里就是摸摸你头,摸摸你的脸,好像家里对大人是这样子,到学校里对同学也这样,结果就有时候还被人投诉。”
殷先生:“带他出去玩的时候,旁边突然走过来一个乞丐,就要钱,旁边人都没给,他就浑身上下到处找,所有的钱都捞出来就给别人,我说你太大方吧,身上十几块钱全部都给人家,他就完全不考虑自己。老师还说他是个暖男。”
叶老师:“他皱一下眉头,我就觉得他有点生气了,他皱个眉头,手拍一下,就表示非常生气了。”
叶老师:“当做亲人一样,朋友一样,他也是我的学生,跟我在一起他都是很高兴的。”
记者:“你呢?”
叶老师:“我也很开心,因为他跟我在一起,他其实得到快乐是很开心的,不像我们有些人表面怎么样,他是发自内心的。”
徐女士:“你不能用普通孩子方式,你一定要转个弯,用其它方式。买本素描书,都没用,一页都没画过,结果无意中画出来,他怎么比老师画得好,他就非常喜欢这个经理,把那电工画了,电工说哎呀,画得我挺像的,就是一定要随他的兴趣画,我说你画个妈妈,不要画,太难了,不喜欢。”
记者:“整个一个养育的方式,都一直在探索当中?”
徐女士:“对。”
记者:“摸着石子过河?”
徐女士:“对。”
徐女士:“有时候睡觉前,也是会稍微掉一下眼泪,想想付出这么多,会掉下眼泪,但是有时一相比,还是不掉了,他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你能怎么样,他就是不同呀。”
殷先生:“有一个父亲说了一句让我记忆很深刻的话,好,可能好不到哪里去,输是肯定输定了,但是看你输多少。它是一个终身干预的过程,尽量往好的方向发展。”
徐女士:“有时候反过来我想想,没有这个孩子,我可能一天到晚挣钱去了,都忙得不得了,现在陪伴他,真的还是挺享福的,过这种日子。”
记者:“有没有看到自己的画?”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他俩今天来了,然后又走了,休息,画得蛮好的呀,他们挺喜欢的,所以说就挂在这上面了,他们还当头像了。爱笑,这个小孩特别爱笑,就是跟我们说话挺好的。”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