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巴基斯坦姑娘王佳音和中国小伙王朝震在异国他乡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之后,“洋媳妇”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农村。三年来,“洋媳妇”王佳音不但学会了河南话,还学会了吃中国饭,干农家活,在农村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而且这种朴实的农家生活让这名“洋媳妇”感到幸福和快乐。
“大家好,我叫王佳音,今天我们来县城玩,睢县县城太好玩了……”今年以来,一段又一段“洋媳妇”的视频引起了睢县网友的关注。视频里的“洋媳妇”一口流利的中文,更是让广大网友点赞。记者注意到,发这些视频的是一个“王哥的巴铁媳妇佳音”的抖音账号,账号里有近500个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洋媳妇”的中国乡村生活,而且已经拥有25.1万粉丝。
这名“洋媳妇”中文名字叫王佳音,目前生活在睢县蓼堤镇蓼南村。从繁华美丽的睢县县城,到幽静恬淡的乡间农村,再到家庭琐事日常生活,王佳音通过抖音平台展示着她在中国的幸福生活。
“王佳音刚才骑电动车出去了,去蓼堤镇上拿快递去了。”9月15日,当记者来到蓼堤镇蓼南村采访时,村民向记者介绍。在等王佳音回来的时间,她的丈夫王朝震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结为伉俪的经过。
2018年,王朝震跟随一个援建队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市搞建筑,他是钢筋工。当年,工地上一位巴基斯坦的同事看他人品不错,就给他介绍了一位当地的姑娘认识。王朝震和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姑娘见面后,就开始用手机聊天。几个月后,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生爱慕之情。2019年1月,两人在巴基斯坦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得知王朝震在国外成了家,王家人又惊又喜,每天和小王视频联系,争着看他的“洋媳妇”。当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巴基斯坦姑娘时,都盼望他能早日带着“洋媳妇”回国,王朝震则通知家人“静候佳音”。从此,这名“洋媳妇”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王佳音。
当年9月,王朝震结束了在巴基斯坦的工作。在办理完回国手续后,他带着王佳音飞回中国。临行时,王佳音没有忘记给没有见面的公婆带上妈妈准备的家乡美食玛莎拉和酸菜。
回到睢县的家里后,家人又为他们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听说王朝震带回了一名“洋媳妇”,三里五村的群众都来看热闹。婚车车队来接亲,拜天地,喝交杯酒,这一切都让王佳音感到幸福和快乐。从此,“洋媳妇”也在这里开始了她的乡村生活。
说话间,王佳音从外面回到家里。摘下口罩,记者发现这个“洋媳妇”果然“洋气”十足,双眼皮,深眼窝,身材苗条。见到记者来访,23岁的王佳音微微一笑,然后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聊天。
“在我们中国农村生活还适应吗?生活得好吗?”记者问。王佳音满面笑容地回答:“中国很好,哪儿都好,生活得也好,我也喜欢这里。”
“在认识王朝震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除了‘中巴友谊万岁’,就只有《西游记》里的孙猴子。这部电视剧让我第一次听说了中国神话,了解了三个徒弟保护师父西天取经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史书里有记载,玄奘曾到过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而这个地方正是我的家乡。”王佳音说。
据王佳音介绍,来中国之前,他们一家七口租住在白沙瓦市郊的平民区内,全家住房面积仅50多平方米。父亲是一位电工,母亲在一所教育机构做饭。由于没有田地,一家人吃饭全靠用钱买,“在中巴友谊的影响下,大家都特别喜欢中国人。最主要的是王朝震这个人特别好,爸妈很快就答应了我们的婚事”。
来到睢县后,王佳音家里的住房宽敞明亮,还有六亩地,县城还有一套114平方米的房子,而且靠近公园,王佳音很满足,她越发觉得嫁到中国是正确的选择。“刚到中国的那个月,我吃饭没有胃口,每顿只能吃小半碗米饭。为了让我尽快适应,王朝震带我去过睢县的各大餐馆,还带我去小吃街尝过各种小吃。看到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美食,我才逐渐有了些胃口。”王佳音说。
一开始,王佳音和亲戚邻居交流,由于语言不通,需要丈夫在一旁翻译。但对于王佳音这个急性子来说,只有学会中国话,讲河南方言才能零距离和大家沟通交流。为此,王朝震经常带着她去逛超市、干农活、拍视频,尽量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一年后,本来想学普通话的王佳音,说话不自觉地带上了河南味儿。“这个不是我妈妈(婆婆),这是我邻居家的嫂子。嫂子,你在这干活哩……”王佳音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热情地和乡亲们打招呼。
据了解,在中国的三年多时间里,王佳音不但学会了做中国菜,而且也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平日里,她在家帮公婆干农活、养家畜。丈夫农闲时节到县城务工,农忙时用拖拉机给村民耕地,经济收入可观。
记者跟随王佳音来到田间,见到王佳音的公婆正在田里收花生,王佳音一边带着3岁的儿子,一边在一个小凳子上坐下来,帮公婆干农活。
“我现在主要是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有时候也干点农活。明年孩子就可以上幼儿园了,会好一些。三年来,我感觉很幸福。”王佳音一边说,一边配合记者拍视频,她始终不厌其烦,而且一直面带笑容,显得友好而亲和。
“俺这个儿媳妇可好了,人见人夸。见了邻居的婶子大娘,都主动和人家说话。来到这三年多,从来没有跟我们生过气,特别听话,而且善解人意。”王朝震的父母对记者说。
老两口还介绍,他们共生育了四个儿子,王佳音是他们的小儿媳妇。几年来,这个“洋儿媳妇”和妯娌之间相处非常和谐,从来不惹家人生气。“我都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她刚来的时候,瘦得皮包骨头,只有80斤,现在胖了,而且长高了。来中国前,她没见过饺子和包子,现在很喜欢吃饺子。”王佳音的婆婆王兆兰说。
提及王佳音,村里的邻居孙世兰等人也是赞不绝口:“人家佳音很能干,到地里争着干农活,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王佳音这个“洋媳妇”在睢县已生活了三年,村里没有人再把她当成“老外”,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已经把她当成了亲人。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之一,但愿更多的“王佳音”能跨越国界到中国来,热情好客的中国男儿伸出温暖的双手,“静候佳音”。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