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武汉血液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近20名高中生团员代表和20余名血液中心职工子女,共同组团参与了“血宝宝闯关爱心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探寻“一袋血的旅程”。
活动当天,他们聆听了血液科普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客串“小医生”测血型、近距离观看血液采集、制备、存储和发放的过程,与33次献血者苏正民连线、同“阿依助学计划”的小学生们温暖互动。这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血液知识,也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奉献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
今年8月是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武汉血液中心紧扣“清廉武汉”建设和“清风四季”廉洁品牌,与市卫健委科外处支部联合开展了本次清廉共建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青年团员来自2022年武汉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学生骨干培训班,是武汉市部分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此次活动也是培训班的实践课程之一。参与者中的“血液二代”是武汉血液中心医务工作者的子女,武汉市卫健委科外处副处长王铮,共青团武汉市委团校汪凡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寓教于乐 沉浸式体验开启 “血液科普”
“血液里都有些什么?”“血型是怎么检测出来的?”“血液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输到人体内?”带着好奇与求知,这群年龄在5-17岁的小朋友们来到血液中心三楼活动中心,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副主任潘会玲为他们讲解了血液基本常识和血型检测方法。听到血液专家深入浅出血液知识,大家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思考的同时不忘做笔记,纷纷表示对血液的成分、功能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身着小小白大褂的“体验者们”模拟填写了人生第一张献血登记表,“血液二代”们还为父母检测了血型,亲身体验的真实感激发了他们探索血液科学的兴趣。随后他们来到成分制备科、供血科,实地了解血液从采集、检验到分离制备、储存,最终应用于临床的全过程。
“原来血液可以分成这么多成分”,“为什么血液的颜色不一样”,在血液待检库里大家看到许多存放血液的冰箱,纷纷围上去观看。带领参观的招募科顾军老师从冰箱里拿出了红色的红细胞和黄色的血浆各一袋,向孩子们介绍了血液的品种和供血科的工作流程。
“我妈妈周末有时不能陪我,因为病人可能随时需要血液来挽救他们的生命”,今年9岁的王梓睿告诉记者,妈妈余琴是血液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当他了解到血液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输入病人的体内后,他表示,妈妈和血液中心的叔叔阿姨们,每天都在努力保障全市的血液供应,他觉得很了不起。
榜样在心 文化助廉播种“爱心希望”
探寻活动中,小朋友们还观看了前段时间感动全网的凉山大学生苏正民的宣传片,青年团员学生代表也通过视频电话,与此时正在家乡凉山的苏正民哥哥连线。
7月22日,血液中心团委书记余谨受邀在2022年武汉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学生骨干培训班上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名为《武汉血液保卫战的青春力量》的思政课。余谨给学生们讲述了“热血榜样”苏正民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的故事,并当堂布置了特别的作业——给苏正民发起的“阿依助学计划”中受资助的小学生们写封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回报家乡。
“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担当起报效祖国的重任!”,”希望你们立下远大志向,不断向理想更进一步”。学生代表通过视频将爱心寄语读给远在凉山的孩子们,而在场的学生也收到了孩子们一封封暖心的回信。“谢谢哥哥姐姐,我们一定会努力,希望能早日见到你们。”
“等我到了18岁,我也想献血。”武汉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易飞扬告诉记者,2019年他曾患淋巴瘤,当时因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有过输血的经历,“很感谢那位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献血。”他说,再过几个月,自己就要满18岁了,如果身体允许,自己也想献血,像苏正民大哥哥一样回馈社会。
活动最后,青年团员、“血液二代”和血液中心职工将廉洁寄语贴在廉政树上,希望以实际行动将廉洁之风“吹进”每一个家庭。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心,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武汉血液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婕表示。一直以来,武汉血液中心党委着力将“厚植清廉文化,探索清廉创建的新路径”作为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次活动是中心文化助廉、爱心宣廉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将献血知识融入青少年儿童教育,加强了血液中心子女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理解与认同,在言传身教中培育了清廉家风,同时也在青少年儿童们的心灵中种下了“爱心希望”的种子。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长沙社区通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内容。